每天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如何被探测?每天我们都要看的天气预报都是如何收集数据的?台风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新闻晨报新闻采写训练营的小学员们带着好奇与疑问,前往宝山气象局,从小记者的角度为大家揭开天气的秘密。
小盒子里有大学问
于子竣 浦东新区上南实验小学 五年级
2019年11月5日上午,我同其他小记者们怀着既兴奋又新鲜的心情来到了宝山气象局,探索天气的奥秘。经过这一次实践活动,让我了解了平时我们在电视里、广播里所看到和听到的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探测天气的探空仪。数字型探空仪是一个长约20厘米,宽约15厘米,高约8厘米的长方体盒子,里面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信号发射器、可持续使用3小时的电源等,整个盒子重量约在250g。经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探空仪可以用来测量地面到3万米高度天空不同高度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信息,信号通过雷达传送到气象站的终端电脑。
这个探空仪是如何飞到3万米的高空呢?是把它绑在一个高度约2米、直径约2米的氢气球的绳子上,由大气球带着它以400米/分的升速飞向高空。随着高度的不断上升,气压不断减小,大气球会不断膨胀,最终爆炸,爆炸后残骸和探空仪会顺着气流方向自由下落,并掉落在人烟稀少的郊外或大海里。
气象局每天需要施放三次大气球来采集数据,时间分别为早晨7点15、晚上7点15分、凌晨1点15分。每次一般由一到三个工作人员施放,风大的时候,还很容易被吹飞,看了一段利其马台风时放飞大气球的视频,大气球都被吹得变了形,为了让它不碰到地面,又要在准点放飞,工作人员冒着大风大雨,终于顺利地进行了施放,因为大家知道探空仪承载着大家对天气数据信息的采集,非常重要。
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防汛抗旱、农业生产、军事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探空仪得到的信息,可以对气象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真是“小盒子里有大学问”呀!
探空气球
李奕宸 沪新小学 四年级
2019年11月5日,小记者们来到宝山气象局。通过参观和工作人员的讲解,认识和学习了许多气象仪器设备,了解了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并在台风模拟馆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台风的威力。
活动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放探空气球了,它可不是一颗普通的气球,而是用于把数字探空仪携带到高空,进行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气象要素的探测。气球直径在2米左右,充入适量的氢气,最高可升达离地面30000米。从离开工作人员手中的那一刻起,雷达就开始实时跟踪气球,每秒钟收集一次数据,并及时将这些数据传递回来,通过分析为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宝山气象局每天放飞3只探空气球,无论刮风还是下雨,365天一天都不能少。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一般的探空站分别在早上7:15、晚上7:15和凌晨1:15放飞气球收集数据,供国际交换。
随着气球高度不断攀升,大气压力不断减小,气球不断膨胀,最终爆裂。气球残骸和探空仪一起顺着气流方向下落,大家不要担心会被砸到,因为上海处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上,所以气球大概率会掉入大海。
目前,虽然更先进的工具如探空火箭、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等广泛应用,但探空气球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等优点,仍是气象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走进宝山气象局
王沛嬨 上海培佳双语学校 四年级
每当自然灾害来临时,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伤害,它们就像大自然的“熊孩子”,时常对我们又哭又闹,拳打脚踢。可是,气象工作者们可以提前预测突变的天气状况,让人们提前做好防备,减少损失。大家知道天气是怎样预测出来的吗?
11月10日,我作为一名新闻晨报新闻采写训练营的小记者,来到宝山气象局了解气象预报的制作流程。宝山气象局拥有1个VSAT单收站,6个自动气象站,15个自动雨量站等探测站。为了准确、及时地向大家预报天气情况,气象工作者们每天定时运用“数字探空仪”内的温度传感器,湿度片和气压传感器等装置,通过氢气球升空的高空探测方式来探测温度,湿度以及气压状况。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探测方式,如:各种雷达探测、风速风向仪等。
宝山气象局内的气象科普馆,拥有上海独一无二的台风模拟室,它可以让大家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台风来临时的“凶神恶煞”,狂风大作,风雨交加,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屋倒塌,大面积建筑严重损害,洪水奔涌而出……
我问道:“你们目前为止探测到的最恶劣的天气是什么?”气象工作者答道:“在世界上有地震、火山、洪涝、干旱、泥石流等在内的十大自然灾害,但我们上海经历过最恶劣的天气就是台风。”
亲身感受过台风的威力,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灾害的来势汹汹。人类应该爱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多种植树木,做好垃圾分类,环境保护,从每一个人做起。
气象那些事儿
王怡珊 上海培佳双语学校 四年级
天气预报、气象监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如何进行的呢?2019年11月10日,我跟随新闻晨报新闻采写训练营来到了上海市宝山区气象局,了解关于气象的那些事。
我们先来到了气象大楼后的气象观测区。草坪上竖立着一个个科学仪器,仪器的详细说明上是一串串科学代码,真是深奥!他们的排列顺序也很有趣:高的在前,矮的在后,让人感到很疑惑。自己研究等于“抓瞎”,但老师易懂的讲解使我恍然大悟。原来,阳光射到前排仪器上,会降低准确率和效率。同时,老师详细地介绍了这些仪器,将他们打开,让大家亲眼观察内部结构。这里的工作人员们每天都要精确、一丝不苟地使用这些仪器进行测量,这些重复的工作,可能不是特别有趣,但他们仍坚持为带给人们便利辛勤努力着。
这时,我想到了经常在手机上使用的墨迹天气等APP,“为什么各个手机应用软件显示的数据会有所不同?”我的疑问得到了工作人员的回答:各个不同软件公司会使用自己的科技和仪器,可能会有偏差,但应该不会太大。不同的APP可以帮助我们更便利、全面地查询天气情况。看来科技的进步使许多机构都可以进行天气预测了,不过我觉得,如果需要更准确的信息,还是要关注气象局发布的动态消息。
高空中的秘密
忻舒雨 浦明师范附属小学东城校区 四年级
2019年11月10日,作为新闻晨报新闻采写训练营的小记者,我来到宝山气象局,在气象专家的带领下参观气象监测场,认识了种类繁多的气象监测仪器,有测雪深度的,有测风向的,还有测量一天内蒸发水量的等等,令人大开眼界。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气象气球中的一种——探空气球。
探空气球看上去如同一个白色巨无霸“洋泡泡”。据带领我们的气象专家介绍,这种气球一般是在大气垂直探测中应用,用于携带仪器上升进行高空气象要素测量,或为测定高空风而装备电子设备,或两者兼有的自由气球。它可一直上升到破裂为止,最高可达30000米。这相貌平平的“大块头”真有这样的本领吗?小记者们不禁发出了疑问。专家没有直接解答我们的疑问,而是建议我们所有人尝试将已升至4、5米左右的气球拽回地面,我们出乎意料的失败了,我们的力气完全不够用。接着,气象专家解开了气球拴在地面上的缆绳,只见它越飞越高,越来越远,从一个白色巨无霸变成了一个蓝空中微不可见的小点,原来这才是“大块头”真正的实力呀!
最后我们又来到了气象局的气象馆真实地体验了一次“台风”。逼真的音响效果,无处不在的大风以及打在脸上的雨丝,让人身临其境,被大自然的神秘与强大震撼,更加为气象工作者的敬业与伟大深深折服。
气象真是门神奇的学问,大自然就是一个魔法师,等待一代又一代的气象人去解答其中的奥秘。
精彩链接
为探测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这里的气象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按照要求准时进行高空气象观测。宝山气象站高空探测用的是氢气球,工作人员会在充了氢气后的球体下方连接一个数字探测仪,随着气球的上升,不断向地面传送回各种实时气象数据。在气象科学中,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一般情况下氢气球是加速上升的。当氢气球到达30000米的高空时,因空气稀薄,气球受压力远大于球外,球会发生爆炸。球炸后,球皮和探空仪就作为一次性材料落到海里无法回收了。气球探测可以代表最真实的大气状况,直到今天,它仍是高空气象最主要的探测方式。
——瞿恩劼 孙桥小学 四年级
为了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台风的威力,我和伙伴们走进了台风体验区。坐在椅子上不久后,一股说来就来的大风刮在脸上,眼前的窗户时开时关,大地在摇摆,那雨点像靴子一样重重地打在树的身上,大树栽倒在地,我和小伙伴都发出了尖叫声!结束体验出来后,扭头一看,是张测量云计划表,大家又争先恐后地向老师打听,老师讲解过程中大家目不转睛,生怕漏听了一个字……
——季王诣 上海市民办童园实验小学 四年级
台风体验结束后,小记者们来到气象馆的会议室对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请问观测天气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小记者问。“一个气象站的观测范围是有限的,站点少的话就对天气预报的精准度有一定影响,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观测站,现在我们可以借助自动的、智能的设备来改善这个问题,比如无人机、雷达、卫星等。”工作人员回答道。
——黄子沣 川沙中学南校 三年级
曾经疯狂追着动画片《机器猫》的我,期望着时光机让我预知未来。11月10日的一个机会,宝山气象局之行让我第一次了解了科学预测未来的方式——天气预报。气象局的汪老师为我们揭秘了天气预报的诞生:获得数据是第一原则,之后就是对数据进行一系列计算然后得到结果,并参考其他情况做分析、优化,最终产生了我们每天电视上看到的天气预报。虽然预报不可能百分百的准确,但预报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天气预报可能只是众多预测未来的一种方式,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预测可能延伸到更多的领域,为人类服务,也许我儿时期望的时光机也真的不是一场梦!
——陈泓仰 上海市东展小学 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