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促进,年轻裁判们跟随联赛一同成长(二)

吴家萱 2019-12-23 09:22

        (晨报记者 沈坤彧)2012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成立校园足球联盟,构建打造了“大学-高中-初中-小学”一条龙的校园足球发展体系。到今年,校园足球联赛进入到第八个年头。逐年递增的校园比赛,意味着对于裁判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以今年的联赛为例,共有超过1100名裁判投身到各年龄段的比赛中。他们的存在,为校园联赛创造了一个相对更为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而这种促进作用也是相互的,在年轻裁判的发展道路上,校园联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学习和历练的平台。一些裁判正是从这里起步,走上了职业比赛的舞台。

执法比赛旨在自我提升

        前国际级裁判王佳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这些年校园联盟发展逐渐壮大的一个体现,就在于参赛的女子球队越来越多,球场上的女裁判群体也日益扩大。李珍妮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1996年出生的她同时也是一位预备国家级裁判。“相比过去的足球环境,现在女裁判可以得到更多培训和执法的机会。像校园足球,我刚开始吹比赛的时候,大概只有几名女裁判。现在像我这样的在读学生,就有20名左右女裁判。”

相互促进,年轻裁判们跟随联赛一同成长(二)

        裁判上升的通道是从区到市,市级裁判分三个级别。当成为市一级裁判后,可以通过参加国家级的培训和执法,发展到国家级裁判。再在全亚洲范围进行选拔,从而正式成为国际级裁判,这样就可以在国际足联举办的比赛中进行执法。

        李珍妮第一次作为裁判登场就是执法校园足球的比赛。“2016年,第一场球是做助理,紧张得一晚没睡好。因为我本身也是踢球的,踢了很多年,像界外球犯规这些好识别一点。但是到了罚角球的时候问题来了,我不知道自己应该站哪里。因为当时理论基础还不扎实,不知道其实是应该站在角旗杆后面。裁判长注意到了,很贴心在远端告诉我。下场以后,他也没有因为我的失误苛责,而是很耐心地教导我。”

        “这以后我知道了,理论知识是基础,一定要夯实。这样当你在场上作出了判罚而遭到质疑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坚持自己的决定而不动摇,否则就会感到慌张。”但是相比男裁判,女裁判在比赛中遭遇场外干扰的因素更少一些。“比如像球队教练,他们看到你是女裁判,言语上就会相对温柔点。”

        在校园足球这样的基层比赛中做裁判,李珍妮认为对自己提升最大的地方在于理论知识的累积。她之前考预备国家级裁判,理论分数是最高的。“因为我是吹小姑娘的比赛,她们不太懂比赛规则,这样不仅能锻炼自己的执法水平,还可以锻炼基础理论知识。比如她们不知道界外球应该怎么发,也不知道球门球应该怎么开。作为裁判,就要引导她们执行竞赛规则,不仅仅是看判罚对或错,主要是要让比赛更流畅地进行。”

相互促进,年轻裁判们跟随联赛一同成长(二)

        此外,女足比赛是8人制的,在球员的跑动和选位上,8人制和11人制场地不一样。“女足比赛的技战术含量不高,打法较乱,她们乱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办法去预判,从而也就锻炼到了自己的局部移动和快速反应能力。校园足球包括大学和中小学,在执法中小学的比赛中,可以锻炼判罚准确性。因为球员不太会对对手进行恶意犯规,在这种时候就可以自己去识别,提高自己对于犯规识别的能力。”

        执法校园足球不是为了收入,李珍妮介绍,“主要还是把这看成是累积经验的方式。”

中学生裁判越来越多  从小锻炼抗压能力

        如果细心留意,你还会发现校园足球裁判正在逐渐趋向年轻化、低龄化。甚至有一些中学生也正在以裁判的身份参与到校园联赛中。虽然目前尚不能以主裁身份登场,但从小投身到足球比赛的环境,可以在日积月累中培养他们对于裁判工作的熟悉度,以及对于规则的尊重。对于这些中学生裁判,校园足球联盟会定期举办裁判员培训班。今年3月的培训中,共有38名年龄在14至17岁的中学生裁判参加,前国际级裁判陶然成也在培训中做了动员。

相互促进,年轻裁判们跟随联赛一同成长(二)

        12岁的袁文超是上海市新中初级中学六年级学生,他既是静安区二少体U 12年龄段球员,同时也是校园联赛中的一名裁判学员,平时跟随父亲袁智键参加U9年龄段比赛的裁判工作。袁智键自己做了十几年裁判,也希望儿子在这样的比赛中得到锻炼。球员很多时候会对裁判的判罚有质疑,但是当他亲身体会过裁判的角色后,就会懂得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从而更好地遵守规则、尊重裁判。

        像袁文超的年纪,不可能直接在比赛中吹哨。他开始时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在场下记录换人、进球以及红黄牌。U9年龄段是5人制比赛,通常情况下是两个裁判吹哨,一个裁判负责记录。时间长了,当遇上强弱比较分明,相对来说执法难度比较低一点的比赛,联盟也会让他上场感受一下氛围,由富有经验的裁判以老带新。袁智键说,“先让他适应起来,把哨子给他,让他在场上做做手势。开始当然是很紧张的,因为周围有家长和教练,下面的人会给他压力。在我看来,让他从小学习做裁判主要为了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等到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以后,我们会尝试给他挑选一些相对来说水平更加接近的比赛去历练一下。”

相互促进,年轻裁判们跟随联赛一同成长(二)

        一年多下来,袁文超如今在球场上俨然是一名老裁判了。问他现在还会不会紧张,他说,“一点也不紧张了。”上场以后,他会很自然地和双方队员握手,让他们挑边。向球员出黄牌也成为了一件很轻易的事情,虽然这有时候会招来场下教练的不满,但他依然会坚持自己的选择。错误当然也不可避免,比赛结束之后,裁判监督一定会和他总结分析,指出他在执法中的优点和缺点。对于犯错的地方则是重点分析,错误自然而然也越来越少。

        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校园足球裁判的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每个人都是确保一场比赛在公正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他们也意识到了自己身负的重任。校园足球联赛开展了八年,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裁判工作也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