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沈坤彧)238支球队,3723名队员。这是今年参加上海校园足球联赛的球队和球员总数,这两项数字正呈现出每年递增趋势。以去年为例,参赛队伍为230支,参赛队员为3594人。通过连年增长的参赛球队和队员可以看到,上海校园足球联赛正在逐步走上正轨。
在这些球队中,最后的优胜者毕竟只是凤毛麟角的几支。对于绝大多数参加校园联赛的球队和球员而言,他们的乐趣和动力都在于享受足球、挑战自我。球队不同,投入不同,生存境况也各不相同,但正是各种形态的球队,夯实了校园足球联赛的基础。
由于上海校园足球联赛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短时间内要打造一套和日本校园足球相仿的、向职业球队输送人才的模式并不现实。但是校园足球还是应该坚持不懈走自己的路,以自己的方式培养塑造人才。
关于校园足球:走一条自己培养人才的道路
正如闵行三中副校长俞露说的,要解决这种矛盾的一条途径,就是解决学生和家长对于升学的后顾之忧。“正是学校在体育生的出口关上圆了她们的足球梦想,从而,得到了家长对学校足球工作的支持与理解。节假日等训练及外出比赛,家长与学生都积极参与,把每一次的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形成健全人格的磨炼。”
崔雍说,对于绝大多数参加校园联赛的队员而言,职业球员的道路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方向。“校园足球就是个基础,不一定要拿很好的名次。主要是给孩子一个踢球的平台,这对他们性格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好处。从小踢球的孩子,他们对于成长道路上的挫折会处理得更好,有更强的抗压能力。所以在很多家长看来,只要保持两条腿走路,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他们就支持孩子踢球。”
五角场小学从1979年开始组建足球队,但是直到2012年开始参加上海校园足球联赛,此前的数十年间,球队参加比赛的机会十分有限。当年王赟在五角场小学校队的时候曾经留下过一段传奇,当时有个育苗杯比赛,是上海青少年足球比赛中最正规的一个,也是最权威的一个。王赟所在的止园路小学一直是这项赛事的冠军,但他在小学五年级时转到了五角场小学,此前被止园路小学压制多年的五角场小学便立刻拿到了冠军。这个故事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年上海市里正规的青少年足球比赛其实是很少的。
“校园联赛最大的意义,是让小朋友得到更多的锻炼。以前正规组织的比赛不是很多,校园联盟成立以后发展到现在,既有联赛也有杯赛,各个层次的比赛都多了。比赛场次和人数都多了,锻炼价值也高了。而且在市内比赛就可以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为了踢上高质量的比赛,常常要把球队拉到外地比赛。”张云说,五角场小学通过这些年参加校园联赛,已经涌现了10名左右被输送到职业梯队的队员。”
张云同时指出,校园足球正在走的是一条自己培养人才的道路,这和之前的体制截然不同。“以前是体育局、足协一路上去,现在成立了校园足球自己的联盟,全国已经有几十所大学设立了专门的足球专业,招收足球特长生。比如同济足球学院,明年都开放名额招收特长生。这条路设计得比较好一点,也能让学生觉得,自己踢球还是很有希望。”
但这里也有一个选拔机制,先是在学校层面挑选出队员,到市里面参加选拔,然后参加全国青少年足球夏令营。以今年为例,共有13个组别432支队伍共计8000余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夏令营,最终选拔出3000名优秀营员入选分营最佳阵容,并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总营。这样一层层推出来,参加全国总营就获得申报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资格,如此也就达到了特招的条件。“虽然人数还是非常有限,但至少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对于踢球的学生来说,以前通过足球进大学是个梦想,现在至少有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关于校方:支持和克服困难,需要这个强有力的平台
在校园足球的发展中,教练和球员构成了核心的部分,但他们并不能独立存在,一支校园足球队要活下去,就需要依托学校这个强有力的平台。在我们的采访中,几乎所有教练和领队都表示,球队从组建到发展,得到了来自学校的大力支持。很少有学校对球队的成绩提出硬性指标,相反,校方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在课业和体育运动中找到平衡,从而最大程度享受足球的乐趣。
闵行三中从1994年起成立男足队,两年后,成立了学校历史上的首支女足队。这里是上海市足球传统项目学校,也是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目前共有四支球队参加校园足球联赛,分别是初、高中男足和初、高中女足。闵行三中的女足在上海市很出名,在2017年和2018年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联赛中,学校的高中女足队先后获得亚军和冠军。
对此,俞露表示,当学校在25年前建立第一支足球队的时候,确实也遇到过困难。中国学生普遍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课业与体育锻炼看似一对永远难以调和的矛盾。学生因为训练和比赛耽误学业怎么办?家长不支持怎么办?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闵行三中在常年摸索和实践中找到了妥善的解决方式,具体可以归纳为五5点:
1、严把进口关
学校以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为考查要求,严把进口关,招收“三高”特长生,即高素质、高文化、高技术的学生。
2、过程化管理
学校有一系列体育特长生管理办法,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着眼足球特长生的队伍建设,建立每位体育生的成长手册,记录下每一学期比赛成绩、训练情况及文化考试成绩,每一学期一总结一交流,学科教师与专业教师都写上热情鼓舞的评语。
3、艰苦训练
球队每周五练,每次训练两小时,周二至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后初中球队3点30分,高中球队4点开始训练,除周末比赛外,周六上午9点训练,风雨无阻。寒暑假更是高密度的训练与比赛,抗高温战寒风,集中技术训练,赴各地参加交流比赛。
4、个性化学习
针对体育特长生入学时,文化考试分数比较低,要跟上整个班级的学习比较困难的现状,学校推行体育特长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在体育生入学后,学校会召开体育生家长会,在会上统一思想,给每位体育生指定文化学科的指导老师和足球专业的训练教练,并确认年级组长为体育生的生活老师。有比赛落课的,文化课指导老师挤时间补上;每天训练结束,晚自习由生活老师单独组班管理晚课;高三体育全国体育单招考试前3个月,体育生单独组班,文化课程、专项训练个性化集训。
5、学校助力出口关
近几年,闵行三中体育足球特长生几乎是100%考入大学,分别向上海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国家足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输送了大批的足球方面的人才。
五角场小学领队张云也提到,踢球的学生会相对集中地成班,学校派出最好的语数外老师授课。但有时候,尤其是碰到期末考试的关键时刻,训练无可避免还是要和学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冲突。“我有时候也纠结,他们还要面对中考,我们学校抓得也比较紧。”文来中学教练崔雍说,“4点半开始训练,很多人到5点都出不来,因为要留下写作业。我们也不可能去对抗这种情况,毕竟不能误人子弟,只能让他们抓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