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成长与专业要求

朱慧 2020-03-27 21:05

        近日,《江苏教育》节选收录了海市教育学会秘书长,原上海市教委科技处文科处长、上海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苏忱于去年12月在“第二届全国名校长年度峰会”上作的主旨报告。
        在报告中,苏忱提出核心观点:首先应该确认教师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职业,也不仅仅是需要奉献的事业,更是一项特殊的专业。什么是专业呢?专业是需要接受长期教育和训练才能胜任的工作,它有三个很重要的特点或者要求。那就是:专业需要有共同的认知基础(高度的理智性技术);专业需要有个人和集体形成的广泛的自治性,能自我要求、自觉提升;专业是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道德规范。只有认识到教师工作不仅仅需要优质学历和一般的知识才能,更需要用专业知识、特殊的技能、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等专业品质作为基础,才能胜任的专业性工作这一前提,才能让教师群体和个体有专业追求、自我规范和生涯发展的动力。才能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基本环境。才能有目标地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新时代的好教师。才能有计划地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和工作提升。才能形成吸纳良币、淘汰劣币,形成好教师不断涌现的健康机制!
        也许疫情过后,医患关系大大好转,更加焦虑的社会、家长与学校关系却会更加紧张。此时思考和强调教师的专业化更加重要。

新时代教师成长与专业要求

        以下为《江苏教育》收录的《新时代教师成长与专业要求》全文:

新时代教师成长与专业要求

一、好教师能够成就好教育

        对好教师,我们一般的认定就是八个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孔子开始,长达2000多年,我们就用这八个字要求着教师的行为,好的教师就在这样的行为过程中成就好的教育,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好的教师的确能够成就好的学生。中国科学家钱学森曾回忆,对他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包括父母在内一共有17个人,其中教师就多达10名,包括小学教师1人、中学教师7人、大学教师2人。教师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唐代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把教师的工作内容做了概括,那就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这些教师作用的发挥在科技革命到来前的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更容易体现价值,取决于以下条件:世界上知识总量存储不多,更新速度非常缓慢;掌握知识的人群数量很少,教师成为知识的基本传递者;知识传播渠道相对单一,除了学校与课堂,很难找到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渠道与平台。

二、新时代社会形态发生着根本改变,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共同趋势,可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份十分重要的报告中看到发展变化。《富尔报告》发表于1972年。该报告认为,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带进了学习化社会。报告特别强调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德洛尔报告》发表在1996年。在世纪之交,人们期望21世纪有更好的发展,并对教育充满希望。在教育上提出了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发表于2015年,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序言中指出,当前的教育形式意味着超越识字与算术,以学习环境和新的学习方法为重点……教育必须教导人们学会如何在承受压力的地球上生活。教育必须重视文化素养,立足于尊重、尊严和平等。这3份报告都对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

        新时代社会和教育正面临着深刻的变化,归纳有以下一些特征:知识经济成为发展趋势,由资源的竞争转入人才的竞争;经济的全球化过程正在改变国际竞争的格局;科技革命缩短知识陈旧的周期,一次性学校教育不能满足需求,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要求;对外开放环境和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使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关键问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智能时代的逼近将根本改变接受知识的常规过程,使整个教育形态发生改变;中国特有的家庭结构与供需矛盾使教育问题尖锐突出。这些都对能够成就好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三、新时代培养好教师,首先需要强调教师专业特征,并形成社会共识

如何落实“四有”好教师的要求,如何建设好一支规模宏大的教师队伍?笔者认为:首先应该确认教师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职业,也不仅仅是需要奉献的事业,更是一项特殊的专业。什么是专业呢?专业是需要接受长期教育和训练才能胜任的工作,它有三个很重要的特点或者要求:专业需要有共同的认知基础;专业需要有个人和集体形成的广泛的自治性,能自我要求、自觉提升;专业是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道德规范。只有认识到这些,才能让教师群体和个体有专业追求、自我规范和生涯发展的动力,才能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基本环境,才能有目标地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新时代的好教师,才能有计划地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和工作提升,才能形成吸纳良币、淘汰劣币,好教师不断涌现的健康机制!

四、要形成职前与职后连贯的培养机制,创造培养好教师的育人环境

        在看得见的时光里,哪怕信息化条件再充裕,哪怕家庭教育再丰满,哪怕社会教育再多样完善,学校一定是主要的教育场所,因为学生在这里开始同伴教育,在这里接受社会性的教育,在这里激发梦想、培养品质、形成规则意识、获得自尊。如果教师的专业行为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让学生走向身心健康的发展之路,这就可以称得上符合专业要求的称职教师了。至于培养一大批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能成就好教育,成就各类学生的好教师,则是一个系统工程。

        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至关重要:

        创造好的环境,整个社会给教师专业以足够的尊严,没有尊严必然形不成自尊,也不会有倾心投入。按照教师专业要求,设计教师教育的目标、要求和方法,努力衔接职前与职后教师专业学习与训练。完善入职前的必备教育,系统设计入职后新任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直至专家型教师生涯发展的成长阶梯。

        教师在专业引领下,不断提升与完善自我,努力改变传统意义上单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思想的启蒙者、品行的示范者、生涯发展的引导者,成功事业的合作伙伴和亲密的朋友。

(来源:江苏教育;文/苏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