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丁旭菁)为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自觉,提升其思想境界、人文素养、专业能力,6月30日,金沙江路小学召开2019学年第二学期“青椒”工作室总结会。本次会议由德育教导胡瑜蓓主持,学校部分行政以及全体青年教师与会。
朱立文主持以“成长的故事”为主题的“微论坛”。17位青年教师从抗疫下的教与学、教学一得、班级管理或学科育人的收获三个板块,交流了在线教学及返校复学工作的实践收获与反思感悟。
郭佳青: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外,还要具备全面的、良好的知识素质。所以我要继续注意知识积累,只有广博知识和多才多艺的教师,对学生才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教育影响作用,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教师所教学科的积极性。
卢皓赟:作为一名青年,我勇敢地接受此次挑战,并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我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必须找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点,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开始搜集和筛选网络中可行的一年级语文教学资源,根据我班孩子的情况,认真梳理及备课。
顾敏凤:在线教学阶段,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学生们各种各样的视频作业。每打开一个视频,看到一张张认真的面孔,端正的坐姿,努力的小表情,我深感欣慰。线上作业方式让每个孩子有了表现的机会,和一对一订正纠错的机会。也让老师对每个孩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虞仕泳:疫情产生了距离,虽然不能面对面,但是无法阻挡老师们把自己对学生的关爱无时不刻地从云端的这一头无微不至地传递到那一头,让学生们居家学习的品质不断得以提升。相信再次见面时,同学们一定会变得更加健壮。
严梦婷:在线教学具有许多优势,资源选择拥有自主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胃口,实现量体穿衣。在完成教师指定的学习任务外,还可以选学感兴趣的内容,增加学习的容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杨帆:我觉得疫情下的网络学习需要我们教师、家长以及孩子都多一点耐心,多一些努力,我相信即便是网络教学,我们也能学的同样出色。同时,我也相信这场战“疫”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曹林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深感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疫情面前不分国籍,不分贫富,不分性别,不分信仰。我会时刻提醒孩子们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必要性,并且布置适合小朋友年龄段和适应空间性的体育锻炼。我相信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利必将很快到来。
马佩佩:经历了3个月的在线教育教学,我和学生共同成长了。期间,我和学生都学会了如何通过网络使用软件在线学习,师生的信息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也有了提升,这个进步对师生来说都意义重大,将受益终身。
陈佳妮: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而言,我还有着长长的教学之路,对于刚入职的新教师而言,我已是一名经验挺丰富的老师了。于我自己,不停反思与总结:我能不能做到老教师的韧劲,能不能做到新教师的热血。处于“中年”的我,应更好的传承老教师的兢兢业业,发扬新教师的青春热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师路。在回归家庭之后的重新起航,正是“不忘初心”的完美诠释。在今后的漫漫长路中,我将传承老教师的踏实,发扬新教师的热情,结合自身的经验,把握亲和与严格的度,创一条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别婷婷:作为新手教师,通过观摩“空中课堂”名师录播课,我不仅能够回到学生的位置上去听这节课,还能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思考这节课的整体教学设计,这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名师的教学魅力的同时,还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参照系。
顾艳婷、徐超是新入职的见习期教师,分别以“争做‘四有’好老师”“初为人师的‘小确幸’”为主题,交流了一年来参与基地校专题培训、青椒工作室校本培训以及初为人师的实践经历与感悟。
顾艳婷:作为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我们有激情且乐于付出,都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份成绩,当一名学生喜欢、家长及领导认可的优秀教师,但是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和难题。见习教师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带着我们新教师慢慢走出困惑,更有针对性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找出改进的方法,取得个人专业和能力方面的快速成长。
徐超:基地校为新教师组织的各种培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给处在一片迷茫中的我们指引出了方向。作为一名刚入职教师岗位的新人,这一年来从带教老师或从身边同事身上,我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所散发的光芒。将来我也会继续努力,不断磨练自己,争取成为四有好老师。前段时间,一条名为《后浪》的短视频刷屏朋友圈。身为“前浪”的师父们不仅教“后浪”徒弟们专业知识技能,更教给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谢谢您,前浪!”这是徒弟最想对师父们说的一句话。
学校高度重视普陀区第五轮专业发展团队工作,推荐朱立文、钱超、张祎玮、徐宙燕、滕文越等青年教师参与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少先队等学科指导团队的学习,五位老师简要汇报了学习经历和感悟。
顾艳婷:作为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我们有激情且乐于付出,都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份成绩,当一名学生喜欢、家长及领导认可的优秀教师,但是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和难题。见习教师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带着我们新教师慢慢走出困惑,更有针对性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找出改进的方法,取得个人专业和能力方面的快速成长。
徐超:基地校为新教师组织的各种培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给处在一片迷茫中的我们指引出了方向。作为一名刚入职教师岗位的新人,这一年来从带教老师或从身边同事身上,我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所散发的光芒。将来我也会继续努力,不断磨练自己,争取成为四有好老师。前段时间,一条名为《后浪》的短视频刷屏朋友圈。身为“前浪”的师父们不仅教“后浪”徒弟们专业知识技能,更教给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谢谢您,前浪!”这是徒弟最想对师父们说的一句话。
学校高度重视普陀区第五轮专业发展团队工作,推荐朱立文、钱超、张祎玮、徐宙燕、滕文越等青年教师参与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少先队等学科指导团队的学习,五位老师向大家简要的汇报了学习经历和感悟。
朱立文:上学期至今有幸参加了王玮老师的数学工作室,受益良多。我们通过观课、评课、分析教材、交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每次的活动都收获颇丰。比起大课堂的培训,这样形式的活动能让我得到更具体,更实用的经验信息。我珍惜每一次培训,不放过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培训学习的每一天都能让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与迸发,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是一次“洗脑”的过程,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
钱超:有幸加入到了第五轮普陀区小学体育刘萍工作室,作为基地学校,我获得了一节足球展示课的机会,学会了如何按照目标导向,完成教学设计。这次的足球展示课,我更是收获良多,从设计到书写,从模拟再到试教,刘老师不厌其烦的修改与言传身教让我感受到了工作室的存在价值,我也在此之中感受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我也希望能在工作室的大家庭中继续共同成长。
张祎玮:2019年9月,我加入了李娜小学少先队学科带头人工作室,近距离了解了有关少先队的内容,有关少先队课的知识。工作室的方向是研究传统内容与少先队课的结合。这一年里通过工作室的活动,从对少先队零星的知识点到现在掌握了少先队课的整个流程,收获颇丰。工作室的经历也在我的职业生涯添上了彩色的一笔。
徐宙燕:2018年下半年有幸加入卢璐高级指导教师团队,我们团队的研究主题为《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我庆幸能加入这个团队,它给我带来了强大的科研动力,更给我指明了科研从教的方向。一年多来,收货颇多,感想颇多,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虽然我们的课堂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我们在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大家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激励,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多反思、多读书,做一名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
滕文越:加入倪娜高级指导教师工作室已有一年。我积极参加各项实践交流活动,并在倪老师的帮助下,借由“信谊杯图画书阅读大赛”的契机完成了《魔法亲亲》这一图画书的教学及案例撰写,在准备和试教的过程中,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锻炼。暑假中,在倪老师的带领下和另外一位工作室成员姚老师进行了阿基米德《名师E课》的直播,这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突如其来的疫情促发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原本站在三尺讲台的老师摇身一变成了“主播”。没有了课堂的热烈气氛,没有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没有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但身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并未彷徨,勇敢地迎接挑战,不断改变自我。越是困难越是磨炼。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出色地完成了在线教学及复课复学工作。通过本次微论坛及工作总结交流,青年教师们重新认识了教与学。“疫”有尽,学无涯。“疫”境下我们在成长,属于我们的成长故事还将继续。
青椒工作室负责教师胡瑜蓓回顾了2019学年第二学期“青椒工作室”工作,并对暑期培训学习提出具体要求,希望“青椒”们利用假期沉下心来多读书,阅读《教育的智慧》一书并撰写读后感;静下心来勤练钢笔字,提高专业技能;潜心备课,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五年及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按照学校格式要求,以手写的方式呈现。
副校长朱雷深谈了下阶段“青椒工作室”工作设想,阐述了暑期学习意义,希望全体青年教师以“青椒工作室”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师大附小教育集团学习培训、教育科研的专业资源,积极参与每月一次的校本培训,投入“有氧教师”的五项修炼:修炼课程、修炼课堂、修炼管理、修炼研究、修炼师德,努力提升实践智慧,成为有温度、有宽度的有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