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青春营里,家书传情:看孩子和母亲如何对话?

朱慧 2019-05-08 22:06

        14岁,是少年与青年的过渡期。面对即将到来的青春,孩子们也许会迷惘,也许会恐慌。如何帮助他们度过这一特殊而关键的时期?日前,民办立达中学设计了一场“十四岁青春营”活动。14岁女孩和母亲的对话,采访从十四岁初二女孩曹琼之和她妈妈的两封信说起。
        妈妈在信中这样表达:
        现在在立达,我女儿已经看那本厚厚的《九型人格》了,嗯,嗯,嗯,我真是很好奇,你阅读《九型人格》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不被心理学班主任给看透?还是为了她建立更通畅的沟通基础?总之,妈妈已经觉得你够厉害了。你看,四年前一临近关灯就寝时间你就会嚷嚷:“我怕我怕我怕”,现在你一进房间就锁门,就像有一屋子宝藏和秘密的葛朗台,爸爸妈妈怎么也敲不开那扇门,只能安慰自己:这就是青春期;只能和你们的尤老师聊几句,听到她说“这是正常的”,也获得宁静——感谢立达,我觉得尤老师不仅是学生的心理辅导师,也像学生家长的心理辅导师。        而女儿曹琼之也回应了一封信,名叫《读懂爱》——

        “以往,每个学期的春秋游都令我翘首以盼,这次的‘十四岁青春营’活动当我得知妈妈也要在这个仪式上发言后,我忐忑不安。

        说实话,我一想到我妈妈也要在仪式上发言,我就感到眼前发黑:天哪,她得爆出多少我的黑历史啊!因此,从得知这件事的那天起我就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点,最好能直接跳开礼拜五,可惜,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从起床,出门,到发车,我都故意把注意力放在别处,可当仪式开始后,紧张和忐忑加倍涌来:我可没看过她的演讲稿,天知道她会说出什么来?终于,主持人说:‘请曹琼之妈妈上台发言。’我闭了眼睛,刻意避开周围人的视线,以一种壮士断腕般的勇气准备聆听一下讲话。

        话题从出生开始,一会儿,又进行到婴幼儿时期,说真的,我从来不知道我小时候那么麻烦。听着妈妈的描述,我感慨妈妈为我付出的耐心之大,倾注的关爱之深。由此,我不禁产生了一分钦佩、感激之情。发言并没有在小学时期停留很久,到了初中,靠近了现在的时间线,我的神经立刻绷紧了。她开始说一些我们之间的分歧,步入青春期后不可避免的一些争吵。妈妈的语速缓了下来,夹杂着话语中不时流露的叹息,让以往的一幕幕在我脑海中慢慢浮现。我从一个母亲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每件事,每次冲突中的自己,仿佛也渐渐放下了当时的不解,愤怒,妥协以及无奈。现在回想,才知道父母当时也有很多委屈与无奈,我的心中更是百感交集。

        演讲结束后,我的目光对上了正从台上走下的妈妈,心中突然多了许多话想要倾诉,想用来安放自己此时的感激、理解与愧疚……种种情感交织成一张密密的网,牢牢地缠绕在心上,鼻子被冲得发酸,眼睛也有了几分涩意。此刻,亲情压过了一切,我只想说:‘妈妈,我爱你’。

        至此,我理解了学校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在十四岁这个特殊的年龄,我们常常重视自我而忽略了身边的人,我们不懂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总做出伤害至亲的傻事。但爱,就应该要勇敢地说出来,而最亲的人不应该伤害最深,理解可以消除隔阂,尊重可以让爱萌芽。我在这个踏入青春的时刻,幸运地带着这份感悟扬帆前行。”

        家书传情:从2月到6月

        在这次的“十四岁青春营”活动里,学校老师设计了具体活动“家书传情”。活动从2月开始,一直延续到6月。 主要内容有三大板块:回音壁、许愿瓶和生日歌。        第一板块“回音壁”,目的是解决爱的症结,让爱在某处得到一种回应,并且能够发出声音,而不只是装在心里。        初二(4)班钱霖筠同学在信中这样表达她的感受:        “接过沉甸甸的信,我小心翼翼地撕开密封的外壳,怀着一丝期待和紧张展开信纸,一排排公正清丽的字便映入眼帘。父母的祝福和期盼,化为一行行用心书写的文字,缓缓融化在我的心房。赫然发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被父母所捕捉到,在那文字中被完全放大了,舒展了。我在灯下奋力学习的背影,他们看在眼里;我逐渐懂事成熟,开始不断地关心家人,他们记在心里……这些我曾不以为意的小细节,却如同斑斓的鹅卵石,被父母寻出来,收藏起来。不觉间眼眶已有些湿润了。合上信纸,长出一口气舒缓一下心情,恍然间在感恩父母之余又多了一份责任感,明白了一个少年应承担的所有。        传统的观念里,中国人表达爱的方式是很含蓄的,认为直接而热烈的表达方式是西方人的。然而,过于含蓄的爱,有时会让人察觉不到,有时会让人感到爱意不够。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融合,现代的年轻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愈来愈直接了。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到爱,表达爱,从而使他们沐浴在家庭之爱和师长之爱中健康成长。”

        许愿瓶打开,收获成功抑或怅惘

        在第二大板块“许愿瓶”中,初二8班的汤开旸同学这样表达她的愿望:

        “合上笔盖,橙色的彩纸被小心翼翼地折成纸鹤,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好了姓名,我将它放入班主任老师手中的玻璃罐里。一个、两个……精巧的罐子内逐渐被橙色的彩纸、热忱的希冀所填满。我看见大家的脸上都盈着满怀憧憬的笑意,眼里盛着的光像极了夜空中细碎的星子,在礼堂彩色灯光的照耀下更显熠熠生辉……”

222

        “待明年中考结束后,同学们便可再把这罐中的纸取出来,看看是否都实现了”,老师说。往昔的年岁既是已去,无需多回首;而十四岁往后的未来,必然可期。

        许愿纸条像一个个“树洞”,同学们可以在上面写下的,不是不堪折磨的秘密,而是关于未来的愿望。无论是关于成绩,还是关于友谊,投放在许愿瓶中,它们就成了秘密。

        “这秘密像黑暗中的星星,指引着他们努力去实现。当许愿瓶打开的那一刻,他会收获一种成功,或者一种怅惘。实现,或者没有实现,都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为了实现愿望而努力的过程”,设计老师解释道。

        在第三大板块“生日歌”中,老师们选择充满仪式感的生日尤其是集体生日的方式,来增加欢庆的成分,来激励孩子们成长。

        立达中学校长盛雅萍说:“‘十四岁青春营’活动,是为了促使孩子们感受爱意,懂得感恩,明确责任,启航青春。让孩子们的心智从天真转向成熟,从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步叩响青春的大门,进而让孩子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原则、有志向的青年。”

(图文/中国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