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日分享生态研究,宝山科学娃“小”处发现大自然

袁征 2021-09-13 10:10

       9月12日,2021年全国科普日宝山区活动在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启动。活动中还举行了2021长三角地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文明教育论坛中小学分论坛,多名来自宝山的学生在论坛中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现了宝山孩子的细致观察里和认真研究力。

       本次论坛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和中国儿童中心共同发起,是COP15 “多样的生命,多彩的世界” 平行活动的一项。经过数月筹备和儿童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线上选拔,截至8月31号,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四川、山东、福建等地的35组个人/团队分享了35个案例,近15个优秀案例入选了此次长三角地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文明教育论坛。

       宝山区长江路小学三年级学生韩宇轩《保护鲸鱼 我是行动者》、鹿鸣学校初三年级学生许芮《顾村部分地区鸣虫种类与数量调查》、吴淞中学高一年级学生马梦泽《吴淞地区35种常绿植物叶片虫食状况分析》三个课题在论坛上进行了分享。

▲宝山区长江路小学三年级学生韩宇轩作《保护鲸鱼 我是行动者》课题分享

       韩宇轩分享鲸鱼的六个种类,并阐述人类活动对鲸鱼造成的伤害,讲解保护鲸鱼的方式;许芮通过对鸣虫的积极调查研究,传播城市自然保护理念,引导更多的学生群体和普通大众了解鸣虫;马梦泽通过在相同气候条件下对吴淞地区园林绿化不同品种的植物被虫食的危害程度的差异进行分析,选择较不易发生虫害的花木品种用于城市绿化,从而减少城区绿化因病虫害防治使用有毒杀虫剂引起的次生环境污染。

▲吴淞中学高一年级学生马梦泽作《吴淞地区35种常绿植物叶片虫食状况分析》课题分享

       三个课题中,许芮的《顾村部分地区鸣虫种类与数量调查》以“小”见长,来源于生活中的灵感。许芮说,自己每天上下学都经过宝菊路时,能听到各种虫鸣声,因此突发了好奇心想要研究一下。同时这个选题比较小众,周围同学都不大关注身边日常的这些声音。于是,她和学校指导老师讨论后,选定了这个研究方向。回忆整个研究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许芮认为是如何清晰地记录鸣虫的声音。录制过程中会受到周边车辆、行人的影响,特别像是斑翅灰针蟋这种鸣虫,它声音特别小,而且分布得比较散,又隐身在土里,声音很难捕捉。暑假里经过长时间地尝试,她好不容易才录到了比较清晰的虫鸣声。

▲鹿鸣学校初三年级学生许芮作《顾村部分地区鸣虫种类与数量调查》课题分享

       “我们发现来自宝山的几个课题都注重在实验开展的过程,将身边的发现通过严谨的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这也是已经举办14届的“宝山杯”上海市(长三角)青少年生物与环境小论文实践活动始终坚持的。” 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研室主任介绍说,“我们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现象,提高他们对生物、环境学科的认知,普及生物、环境科学的先进理念,帮助孩子们在做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意识和一种精神,尊崇生态伦理道德,提升生态审美品质,崇尚生态生活方式,强化生态安全意识。”(图、文/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