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将成图书馆从书内走向书外的“助推器” ——专访浦东图书馆馆长曹 忠

陈潘婷 2021-10-13 17:23

一个建筑总面积超6万平方米的六面体“大书柜”——浦东图书馆,矗立于上海浦东新区前程路88号10余年。作为网红文化地标的存在,浦图深受大众喜爱。小到三岁小朋友沉浸在图书馆以书为友,长到退休老人天天“扛麻袋”来借阅图书。

上海浦东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馆长曹忠很乐意看到这样的场景,他说:“我的工作说到底就是做阅读推广,让不喜欢阅读的人喜欢阅读,让喜欢阅读的人更加喜欢阅读。”先后在建平中学和进才中学从事校园教育的曹馆跨界从事社会教育,在他眼里,虽然做教育的方法和路径不一样了,但殊途同归, 都是在帮助受教育者“寻找远方的树”。只是到了浦东图书馆,不能止步于书本之内,更应该在书外,面向社会做更高层次的教育。

“从1到18”:浦图社会教育主动下沉,百万人受益

以人为本、文化立馆,曹忠及他的团队秉持着这一宗旨,把活动资源、文献资源、人才资源下沉到社区里,把阅读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他们正在做着让阅读主动靠近大众的事情。

建立主题分馆是浦图向大众精准推广阅读的一个重要项目。不同类型的主题分馆可以精准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类别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截至2021年10月,浦图已经完成艺术主题分馆、世集主题分馆、运动主题分馆、张江科创主题馆、船文化主题分馆等18座主题分馆的建设。这些主题分馆深受大众喜爱,纷纷成为网红打卡地。曹忠向记者透露:“根据‘十四五’规划,总计建成50个主题分馆,目前已完成18个主题分馆的建设,预计年前还会新增2个。”

艺术主题分馆 (来源:上海发布)

除了主题分馆,在读者群体中十分受欢迎的浦江学堂也是浦东图书馆的一大“招牌”。曹忠说:“几乎是一上线,几秒之内就被抢光了。”浦江学堂开展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以国学为主,开设孔、孟、老、庄等7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程。自2013年起,浦图为浦江学堂免费提供授课与活动场所,并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宣传培育,合作打造”浦江学堂”品牌。浦江学堂从浦图起步,公益免费开展多年,现已经扩大到一百多个班,覆盖全国各地。

用曹馆的眼光来看,只要是符合“品牌化、特色化、系列化”的社会教育类课程,浦图都非常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打造。目前,浦图已经推出了“阅见东方”“浦图公开课”“人文艺术展”“主题阅读厅”“特色读书活动”“问道教育系列讲座”等不同类别的活动。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相应的特色课程,曹忠像他说的那样,知行合一地推动着浦图的建设。比如,“阅见东方”针对艺术家、作家来开展的,“问道教育”主要面向校长、优秀教师、大学教授等,还有“浦图公开课”的各种“人生+”系列课程对口关注相应主题的人群。

让设施建设、文献资料、活动资源精准垂直地抵达大众,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曹忠所期待的,也是他一步步正在践行着的。

青少年借阅占近60%:实现阅读公平是图书的最好归宿

“阅读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点,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深耕教育领域23年的曹忠这样告诉记者。正是因为从业多年,深知阅读不公平问题引发的弊病,曹馆十分关注特殊群体的阅读情况,他倡导“让每一个人可以公平地走向阅读”。据曹馆长介绍,浦东图书馆近60%的图书借阅册次是14岁以下的青少年。

2019年,他带领团队筹建上海儿童文学基地,收集了上海60多位作家捐赠的作品、手稿、复件、奖状等数千件珍贵资料,整理后对外展出。“我们不仅仅想让小读者看到这些书,还能看到这些书背后的人和故事。”

对于困难家庭的青少年,浦东图书馆曾在2020年8月举办赠书活动,激励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针对儿童读者,浦东图书馆推出面向0-3岁儿童的“阅读指导包”项目,以家庭为单位给他们送去图书以及阅读手册、笔记本和身高尺。

浦图向困难家庭青少年代表捐书 (来源:浦东时报)

为解决视障人士的阅读需求,浦东图书馆特设残障者服务中心、盲人阅览服务,特别组织阅读培训班,教他们如何使用手机、电脑听书等。一些视障读者一次学不会,还可以多次参加培训课程,有的学习10几次才能学会。为鼓励更多人来学习,浦图还会派工作人员去地铁站接视障读者到图书馆,免费为他们提供餐饮。“他们把浦图当作自己的家,看到他们重燃生活的希望,这也是一种社会教育的意义。”

阅读资源的均衡化是阅读公平的基础。2019年初,浦东图书馆向新疆喀什捐赠了45万册书籍。在当地,一个县的藏书也只有6万册左右。曹忠回忆到这一段,语气里多了几分笃定:“作为行业内的人,我们要尊重知识、敬畏知识,让一本书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对它的最大尊重。”把书捐赠到千里之外的喀什,让那里的人可以有更好的阅读资源,他认为这是那些书最好的归属。

未来的浦图从传承知识向创造知识的升华

“我理想中的图书馆具备三个特点:高品质阅读、多样化选择、变传承知识为创造知识。”曹忠说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对于图书馆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这也促使着浦东图书馆从传统的“重书”走向“重人”,从“重藏”走向“重用”,从“单一”走向“复合”。改变阅读环境和方式来给读者带去全新的阅读体验也成为浦图重视的内容。

去年12月,浦东图书馆文化创意艺术空间正式揭牌,推出 “泡图书馆”“馆建筑”“亲子”“馆标”四大系列文创产品。空间在设计上做到把艺术与科技融合,将咖啡香气与无人零售结合在一起,极具现代化,高品质环境让读者沉浸在书海的同时,也能感受艺术创意的美观和科技带来的便捷化。阅读空间品质化提升、文献资源内涵式建设、阅读活动体系化打造是浦图在“十四五”规划里面所要坚持的高标准。曹忠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图书馆不仅仅只是一个阅读空间,更是兼顾休闲娱乐、研讨学习、艺术创作等方面的创意性复合空间。”

除了阅读体验的提升,既定的阅读模式也应该在未来图书馆里发生转变。曹忠认为,传统的图书馆是传承知识的地方,而未来图书馆更是一个可以创造知识的地方。他期待更多读者可以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在这里开启好的话题讨论,进行研究创造,通过思维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作者:张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