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上海校园足球喜获丰收的一年。在今年一月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论坛暨表彰活动上,上海市荣获“优秀改革试验区”称号,上海中小学,以及多位校长、教师、足球教练、学生等也都获得优秀荣誉。
自从2017年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以来,上海在已经成立的“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的基础上,已基本形成由联盟校、特色校、精英训练营、传统项目学校、校办二线队、市级学生训练基地构成的“六位一体”校园足球发展体系,大中小学课余训练衔接更加有序,优秀足球苗子的选拔机制更加完善,积极参加全国学生运动会、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和冬令营等高水平赛事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展示出上海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良好精神风貌。
优秀试验区尽显上海改革亮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近年来,上海青少年校园足球走出的是一条稳健踏实的发展之路。
2012年,上海率先成立全国首个省市级校园足球联盟;2014年,成立市级大学生足球联盟;2015年,成立市区两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2017年,成立市校园足球发展中心、4个市级青少年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基地、市级学校体育训练基地以及市级学生足球训练基地等。同年,上海成为全国八个“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之一。通过仅仅7年的发展,全市已有352所中小学校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覆盖全部16个区县。其中,崇明、杨浦、普陀、闵行四个区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杨浦区建立全国首个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试点区,目前已选拔高中、初中、小学5个年龄段的营员360名。闵行、徐汇2区已成为第二批全国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试点区。闵行区区内共有81所学校普及足球教学,活动人数达97271人,占学生总数逾七成。徐汇区在2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中推进“外籍教练进课程项目”,参与学生人数超过6000人。
与此同时,上海自2012年起启动实施“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和大学个性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校园足球课程体系初步构建,基本实现了“校园足球特色校每周1节足球课,其它学校每周1次足球活动”的目标。学生参加校园足球等赛事情况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几年来,上海校园足球人口逐年增加,注册学生运动员人数已由4500名左右增加至30000余名。
在竞赛体系方面,上海市已形成“班班参与、校校组织、区域推动、层层选拔”的校园足球竞赛格局,构建完善以草根联赛、联盟联赛、联盟杯赛、国际邀请赛为主体,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全覆盖的“四横四纵”立体化赛事体系,每年举办市级竞赛超过2000场次。其中,自2015年起连续举办的“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已成为校园足球的一项品牌性赛事。
为了给在竞赛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上海市建立了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机制。目前,全市16个区分别组建U9、U11、U12、U13、U15、高中组6个年龄段的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参赛队伍近140支,营员近8000人;具备足球项目全市招生资格的市级体育传统项目高中及二线运动队学校达到28所,市级学生足球训练基地3个。2017年及2018年,复旦大学等7所高校获批新增足球高水平运动队,办足球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数达到11所。
为了让每一个有足球兴趣和发展潜质的学生都能有系统接受足球训练的机会,上海全面推进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体系建设。上海已基本形成由联盟校、特色校、精英训练营、传统项目学校、校办二线队、市级学生训练基地构成的“六位一体”课余训练立体推进格局,构建了大中小学有序衔接的课余训练工作体系,并建立了优秀足球苗子的选拔机制,与全国校园足球“满天星”精英训练营实现有序衔接。
区校展现基层发展动力
上海青少年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区和基层学校长久以来的信念与坚持。上海市普陀区和梅陇中学分别获得全国优秀试点区(县)和优秀特色学校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普陀区作为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县(区)之一,在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普陀区形成了“体教高度融合、中小幼有机衔接”为特色的普陀校园足球发展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已有44所中小学校、21所幼儿园和1所职业学校开展校园足球,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已有27所。
杨浦区是足球之乡。2017年11月,教育部在杨浦区建立全国首个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满天星”训练营大本营设在上海体育学院附属中学,训练营下设9个营地,目前已选拔高中、初中、小学5个年龄段的营员360名。2018年,杨浦区在4个年龄段引进西班牙的青训体系,以世界足球强国的最新足球理念为指导,指导区域内的校园足球教练员和教师互相交流、切磋技艺、共同提高教学能力和足球执教水平等相关工作。
闵行区区内共有81所学校普及足球教学,各足球联盟学校积极落实“每周一节足球课、每校二支足球队”的基本配置。活动人数达97271人次,占学生总数逾七成。2016年3月,闵行区创立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办公室,先后遴选7所“基地学校”和10支“精英队伍”,通过金字塔型的区域科学布局,逐步打造莘庄、江川和浦江等三大精英培育区域,实现小、初、高校园足球“组团式”发展格局。
树校园女足品牌,创育苗育才传奇。荣获“优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荣誉的上海市梅陇中学成立于1964年,有着悠久的体育传统。目前,学校带队训练专业足球教练员5人,学校11名体育教师中也有5人参与校园足球项目。每周两节体育选项活动课中,学校实施体育项目设置多样化、学生按兴趣自主选项进行活动的上课方式,每节活动课均设置足球选项,学校安排足球专业教师进行活动指导。学校3支足球队在专业足球教练和教师的指导下,每周进行2-5次学练。
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把校园足球作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举措,设有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牵头负责,学校其他机构共同参与,成立了体育特色指导中心。学校开发和编写了足球校本教材,有详细的足球教学教案,每周实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足球教学和课外活动3次。同时,该校每学年开展4次足球主题校园文化活动的讲座,建立校园网能经常报道足球活动平台,学校成立了足球俱乐部或者足球兴趣小组,班班有足球队。
上海市文来中学近年来把足球项目作为校本教材引入校园,将“文化素质高、综合素质高、运动水平高”作为人才培养的追求目标。2015年,该校体育组开发了校本课程《足球》,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优化。自2016学年开始,在六年级新生中专门开设足球普修课;学校每周还开设一节足球拓展课程,由教导处直接管理。学校在六、七、八年级开设足球社团,让有特长喜爱足球的孩子相聚一起,发展所长。“文来杯”足球联赛受到师生的欢迎。该联赛旨在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养成主动参与足球活动的意识。
师生体现雄厚人才实力
足球场上,学生是场上比赛取胜的主力,校长教师教练员则是场下的“助推力”,他们是上海青少年校园足球雄厚的人才保障,是未来上海乃至中国足球腾飞不可或缺的一环。
上海市黄浦学校校长钱红此次获得全国“优秀特色学校校长”荣誉称号。在课程上,钱校长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课程延续为出发点,主持开发了中小学足球校本教材,在小学引入了“活力校园”项目,由“活力校园”项目组聘请外教与翻译以及学校体育教师共同进行足球课教学。“足球外教进课堂”已持续三年,深受学生喜欢。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每学期开展足球班班联赛,极大地推动了学校足球运动的开展。在中学体育课程多样化改革中,学校也进一步强化足球课程的设置,使黄浦学子在九年学习中始终与足球为伴,培养了一大批热爱足球擅长足球的学生,也促进了足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运动队建设上,钱校长规范了学校各级足球队建设,形成班队、年级队和校队的三级梯队,并通过内部挖掘和外部聘请配备了专业的足球教练,普及与提高并举,既在学校形成了人人会踢足球的氛围,也形成了具有较强实力的校队,在市区比赛中屡获奖项。足球特色的深化也带动了学校各项体育项目的蓬勃发展。
全国“优秀校园足球教师”,来自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的体育教师向曦,是学校不少爱踢球孩子的“伯乐”。自从2014年开展足球专项化教学以来,她通过课余的训练、比赛,为区、市里的女足精英队输送了大量的后备人才。2015年起,她面向全区开设女足专项公开课,获得区专家同行认可。2018年6月为全区足球特色校老师进行专项化培训。向老师不仅选材眼光准,科研方面同样出色,曾撰写论文《“高中女足专项化”的实践与探索》《“中英足球”青少年梯队培养模式初探》等,展现了她对校园足球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获得全国“优秀校园足球教练员”荣誉的林志桦,曾经担任过上海女足主教练,23年的教练生涯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知天命之年,林志桦选择来到杨浦这片足球沃土扎根,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来到杨浦区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后,林志桦所带的运动员都来自上海体育学院附属中学和鞍山初级中学这两所学校。林志桦在训练之余还一直督促运动员的学习。他主动来到学校,走进班级盯运动员的学习,并与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交流。每当队员有出色的表现和进步,林志桦都会选择当众进行表扬,并且清晰地把受表扬队员做得好的地方讲给大家听,号召大家学习,达到了良好效果。“作为青少年足球教练不能总是否定青少年运动员,而是要给青少年信心、多鼓励!”
杨浦区平凉路第四小学的黄嘉乐同学此次获得了全国“校园足球未来之星”的荣誉,是学习成绩与运动恒基双丰收的典范。作为球队队长,黄嘉乐率队获得2017年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联赛冠军,并在2018年的第十六届市运会足球比赛D组比赛中代表杨浦区获得第三名。他曾代表杨浦精英队出访过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2017年入选江苏省海门市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分营;2018年入选上海市夏令营;入选江苏省宿迁市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分营;入选秦皇岛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总营。并且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高校呈现竞赛高水平实力
于2014年12月成立,以上海大学为主席单位的“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是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的重要组成单位之一。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上海“四纵四横”赛事体系的成型。
在整个“四纵四横”赛事体系中,大学生足球赛事处于龙头地位,引领着上海校园足球的发展。策划与管理这一级别的赛事,正是“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的重要职责之一。该联盟的行动目标是:以赛事为载体,深入挖掘校园足球的综合教育功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热爱足球、积极参与足球,扩大高校足球人口数量,提高参与校园足球的人口质量,通过与媒体合作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持之以恒的努力换来了三大赛事的成型。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联赛、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杯赛以及与“五星体育”合作的上海市五星体育暑期学生足球赛已成为联盟的品牌赛事。2018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联赛共有42所大学的65支球队报名参加,近万名沪上莘莘学子参与其中,在14个赛区上演了167场精彩对决。2018年的联赛吸引了包括上海电视台、五星体育广播、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在内的近30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引起不小的社会反响。
有了联赛,不能没有杯赛。2018年的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杯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市36所高校的55支队伍参赛,赛事规则中允许留学生运动员参与校园组比赛,不同高校的留学生球员,也充实了各支球队的实力,增强了赛事的观赏性和竞争性。
除了常规赛事外,“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为了进一步在上海校园内营造足球氛围,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与五星体育合作推出了参赛门槛更低、组队方式更自由的5人制足球赛。于2018年举行的第四届五星体育暑期学生足球赛(5人制)面向全市所有普通高等院校和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校在籍学生,参赛学生可跨校自由组队,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共吸引了123所学校参加。校园足球的发展除了需要广大的参赛者,也离不开足球相关专业人才的支持。这一职责同样属于“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在联盟的努力下,大学校园不断涌现优秀的教练员、裁判员、学生记者、拉拉队员。这些足球专业人员服务于大学足球的同时,也为基础教育段的青少年足球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专业支持。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在全国大力推广女足的良好氛围助推下,沪上校园女子足球队参与热情持续高涨。为了让女足运动员感受到参与比赛的归属感,组委会连续多年为每位运动员定制带有学校队徽的球衣,制定专题系列报道等人性化举动。
随着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各赛事的不断发展壮大,上海市大学生足球的注册人口数从最初不足1000人,到如今超过一万人,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上海市大学生足球整体水平的提升也带动了高职组球队水平的提高。自2016年单列高职组以来,上海各高职院校已在全国高职组比赛中收获不俗成绩。继续单列高职组旨在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与全国竞赛体系接轨,帮助各高职院校在积累经验,选拔球队代表上海参加全国比赛。
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建立适合大学生的足球比赛是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的办赛初衷。因此,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竞赛委员会日益完善竞赛组织方法,在赛事编排上更趋于合理,以充分调动参赛队伍的积极性,以球会友,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营造“团结、参与、奋斗”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力争把上海高校各级赛事打造成“真正属于大学生自己的绿色赛事”,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将大有可为。(文/袁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