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佳音)10月20日上午,2022年度区级一般课题《构建校本特色的“求真课堂”实践创新研究》开题论证会,以腾讯会议方式在真光小学顺利召开。与会人员有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杨四耕教授,原区科研室潘久武,区科研室陈音,金沙江路小学副校长、小学科研高级指导教师朱雷,小学科研高级指导教师研修团队成员及真光小学课题组核心成员。此次论证会由校科研室主任黄佳音主持。
为了不断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在“适合教育”的理念下,结合自身校情,以学生发展为本,于2022年6月立项区级一般课题《构建校本特色的“求真课堂”实践创新研究》,以此作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与转型的总课题,黄悦校长代表课题组以“课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课堂创新’”为题作本课题开题报告。
黄悦从课题研究的背景、文献综述及理论依据、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课题核心概念、研究目标与内容、课题的关键问题和拟创新点、研究思路和推进策略、研究的预设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围绕“课堂创新”,就如何围绕新时代育人目标,有效把握教与学的关系,优化校本课程创新,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求真课堂”提出了研究路径与策略。
与会的专家们先后作了精彩点评,对本课题给予高度评价,并就课题的深入开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杨四耕用“立足时代,新背景”“挖掘内涵,新理念”“探索求真,新实践”三个“新”对课题的研究意义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本课题与当下“高质量教育”的教育改革命题十分契合,立足于学校自身,从儿童立场出发,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和人格特点,顺应儿童个性发展,构建“求真课堂”是促进全人格发展的课堂教学探索,值得肯定。
同时,杨四耕也从有前瞻的理论学习;有理性的理念探索;有系统的模式建构;有深度的实践探索;有循证的系列案例;有成果的过程积累,详细、具体地为课题今后的实践研究指明了方向。
潘久武指出,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校本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课堂变革”“育人质量”“发展潜能”的科研意义与“课堂转型”“五真课堂”“优质教学”的研究价值,是高质量完成科研任务的必备“轨道”和预设。
同时,潘久武也指出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涉及的内容较广,内涵较深,建议学校可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平时积累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等多样化研究形式,提炼校本特色经验。
朱雷提出本课题的选题新颖,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一龙头课题必将为学校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报告中充分体现设计思维,从研究过程方法的规划来看,目标、内容、方法、步骤,一脉相承,一体两翼体现教与评的转型。
同时,朱雷也针对研究内容推进提出建议,指出研究的四个方面在推进落实的过程中,可以依据研究的需要设定先后顺序,明确哪些研究内容可以齐头并进,哪些需要基于成果开展实践研究。
陈音指出此次课题是充分基于校情,在学校“分层教学”“任务单教学驱动”“合作学习”三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的“创新研究”,对于学校来说意义重大。
为此,陈音提出,学校要齐心聚力做好课题,定期开展课题组研讨,结合学校各项管理,形成“科研共同体”。其次,后续课题在实施中可以进一步结合双新(新课程、新课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等进行探索和实践,使之更具时代性。同时,进一步总结学校特色课程,挖掘教师兴趣与特长,进一步突显“校本特色”与“创新课堂”。
新课题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经过此次开题论证会,我们对进一步实施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实践策略有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今后的研究中,学校将以“笃行求真、致远耀光”的学校精神为导向,积极开展科学探索,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