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庄蕾)张堰小学的《远郊小学高年级“好爸爸”陪伴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获得上海市家庭教育重点课题立项后,“好爸爸”们根据陪伴课程的指导要点,在工作之余与孩子共同阅读、运动和劳动,提升了爸爸在家校共育中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完善“好爸爸”陪伴课程的基本架构,也为了让更多的“好爸爸”们更好地陪伴孩子、了解孩子,更好地提升爸爸们的教育影响力,四年级组以线上活动的形式,于近期进行了“好爸爸”陪伴课程推广活动。
阅读陪伴
阅读陪伴的推广活动旨在让父亲和孩子共同探索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让好爸爸们在孩子们阅读的道路上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钟珊姗基于语文教学中《写观察日记》这一教学内容展开了有趣的阅读指导陪伴活动。
爬山虎的脚由嫩绿的细丝变成灰色的小圆片;蚕宝宝结茧后变成飞蛾,月亮有时圆有时缺,绿豆泡水后变成豆芽……世间的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可很多变化并不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而是需要我们长期地观察和记录,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在之前的学习中,同学们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了观察,爸爸们也常伴左右,之后一同制作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观察记录。
活动中,钟珊姗向四年级的学生和爸爸们展示了部分优秀作品,并邀请部分好爸爸和学生分享了阅读陪伴活动的感悟与收获。
运动陪伴
运动陪伴是促进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有效途径。在运动陪伴的推广活动中,旨在通过亲子运动让孩子们收获身心健康,进一步促进亲子间感情。
王一结合自己的体育特长,分别选取了不同类型的球类活动,邀请爸爸和孩子一起拍摄了运动陪伴的视频作为交流展示。活动中,王一肯定了爸爸们陪伴的有效性,同时对一些球类运动做了相应指导,为后续爸爸们的运动陪伴提供帮助,让爸爸们能更好地指导孩子运动,一起享受运动陪伴中的快乐。
劳动陪伴
2022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在好爸爸们的指导下,开展劳动教育,让孩子们懂得独立、体验责任、获得幸福。
黄佳丽带着好爸爸们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学校“留溪田园”活动中劳动时的精彩瞬间。
民以食为天,四(3)班的张夏睿和刘景文分享与爸爸一起买菜的经历。
四(2)班的杜铭昊爸爸、四3班的陈曦爸爸、杨隽皓爸爸分享了在自己指导下,孩子完成的美味佳肴。四1班的柳诗怡、四4班的郭宸语、四5班的李佳敏分别写下了家中小电器的使用心得。
美国哲学家艾瑞克·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母亲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而“父亲则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大自然有阴阳二气,家庭教育中就应该有父教、母教的双轨并进。健康而健全的孩子,不仅应享有母亲的温暖、平和、细腻与慈爱,拥有更多安全感,也应能浸润于父亲的勇敢与阳刚、严格与宽厚,拥有更多价值感,从而确定开阔高远的人生方向和目标。愿张堰小学的“好爸爸”陪伴课程越走越远,让张堰小学的“好爸爸”们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