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深化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要求,有效推进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金山区)建设,我区各学校围绕课程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等,积极探索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举措和体制机制,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
区内10所上海市中小学校(中职校)劳动教育特色校、2所幼儿园劳动教育优秀代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劳动教育贯穿办学全过程。一起来分享这些学校的实践与经验。
朱行中学坚持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加强劳动教育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将劳动理念、劳动精神融入到学科课程、校内外实践活动中,打造“项目式学习+融合式开展+立体式评价”的劳动实施途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依托区级融合育人项目:从“碎片化”到“序列化”
朱行中学构建与完善了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为核心的劳动实践课程群,注重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多元化,通过主题实践、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性建构。开设劳动技术课、信息技术课、一班一品、拓展课等,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增加劳动实践的时间,保障劳动教育的课时与师资,探索将劳动融入学科实践活动。例如,学生在研究垃圾分类时,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知识,撰写课题论文,还要设计并制作变废为宝的作品。
编制“八守”家庭行动指南:从“作秀式”到“日常性”
朱行中学注重以家风家训润泽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与家风家训的重塑和回归有机结合,引导家庭教育走向健康和睦。每月开展“朱行中学八守行动”系列教育活动(即:守法、守礼、守序,守诚、守道、守规、守智、守善),将劳动教育融合到日常的“小行动”中,将班集体、家庭、学生个体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深化学校育人目标。以主题统筹劳动教育内容,打破课上课下、课内课外的壁垒,实现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的并行发展。
激发师生实践三维目标:从“被卷入”到“自主化”
在垃圾分类的劳动与实践以及跨学科素养的融合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达成认知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目标,实现教师教学内容丰富化、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体会学习之趣、生活之美、劳动之贵,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