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祝萍 杨蓉)一堂“好课”,是每位教师的追求,而“磨课”则是“好课”出鞘的必经之路;磨课是诸多教师快速成长、破茧成蝶的历练;是诸多教师遇见更好的自己的机遇。普教院附中的青年班主任们紧跟课改步伐,凝聚集体智慧,教研结合,知行合一,以磨课促成长,以反思求提升。
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智慧育班 静待花开”班主任工作坊就本学期普陀区育德能力大赛中主题班会的“磨课”过程,邀请参赛教师李祝萍以《磨课三部曲》为主题,分享本次磨课的成长历练:好课是“磨”出来的,在“磨”的过程中也促使自身专业成长。
李祝萍提到一节主题班会的过程包括:确定主题、撰写方案和班会实录。确定主题起到统帅引领的作用,是课堂搭建的地基,决定本节班会的走向和最终解决的问题;撰写方案是核心主线,往往决定了一节班会整体可预期的产出结果;班会实录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是可视化的评价依据。
李祝萍围绕这三个方面讲述在磨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结合具体班会实践,回顾背后的研讨、修改过程,分享解决的思路。磨课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在碰撞中挖掘打通,在专家前辈指导下李老师对主题班会的认识更加深入:班会设计应以问题为导向,基于学生的需求和认知确定班会的主题和活动形式;应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一言堂的教育模式,给学生适当的空间,如设计多种活动:情景剧、辩论赛、实地调研、新闻评论、家长讲座、体验游戏等。
班主任工作坊活动的最后,副校长王雁对主题班会的设计做了总结。她告诉大家:“一节好的主题班会,磨课过程肯定是一波三折的,是由茧到花的绽放;班会应基于问题解决问题,主题教育的手段也应呈现多样式。”
对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副校长王雁也提出了三点建议,希望年轻班主任有自我琢磨与问题反思的能力;有自我追求与专业成长的能力;有自我实践与探索求变的能力。
德育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期待着附中年轻班主任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带班有智慧,育人更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