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利)4月11日下午,施慧小学数学工作室的成员们相聚联建小学,开展了“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专题讨论,大家在施慧老师的带领下,共研讨,同成长。
课堂教学促发展
活动伊始,全体工作室成员一起观摩了由联建小学教师宋文君执教的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课,宋文君通过创设在体育用品商店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利用位值图,探究算理算法。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总结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优化算法,感悟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深入研讨促思考
工作室成员们齐聚会议室开展研讨磨课活动。宋老师首先进行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说课,施慧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给予了肯定,同时她指出,“数与运算”主题相关密切的核心素养表现为: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不同阶段的表现与不同学段之间的关联。老师们围绕“怎么认识算法多样性?”、“本课中,怎样体现算理和算法的一致性?”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潜心教研促进步
施慧对于低年级“数与运算”的内容教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算理是对运算推理过程的理解,算法是基于算理的具体运算方法。一个是计算的“因”,一个是计算的“果”,两者相辅相成,对应着学生核心素养——运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数的运算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离不开具体实物的直观和动手操作。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重点理解算理,表达算理。学生的算理理解程度决定了后续算法的应用效果。在教学时,让学生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理解算理和算法的一致性。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教与研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奋斗正当时,前路光明而漫长,教学之路上,我们将持之以恒、不断反思、总结探索,在活动中不断碰撞出教学的火花,凝聚起育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