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慧霞)4月6日下午,《基于“1+X”模式中职特教课程融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课题项目结题研讨会在行政楼A211召开。会议特邀同济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博士顾剑峰、奉贤区残疾人联合会就业科科长朱娜、奉贤区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张筱燕、上海岱琳农业科技中心总经理陈贤、上海恋衣干洗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龙妹出席,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特教教研员邱轶作为此次课题的网上论证专家。奉贤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杨旻、副校长唐春凤、副校长杨宏波,以及课题组成员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学校教学中心副主任傅璇鑫主持。
吴月花从特教办学现状、研究背景及意义、目标及内容、过程与方法、成果与成效、创新与展望六大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顾剑峰现场点评中指出,对“1+X”应进行深入的诠释,区别于普通中职的“1+X”。希望通过企业充分参与结合学校选修、康复课程内容,结合奉贤区区域性的优势条件,开发实践性课程,提升学生社会能力,同时建立技能考评体系。
邱轶通过线上点评,肯定了课题的选题符合特殊教育发展的需求,是在上海中等特殊职业教育积累了一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响应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的要求的新尝试、新突破。建议更加明确研究的问题导向,对问题有更加精准的定义,对解决问题提出更加明确的思路和路径。
课题组员及企业代表进行互动研讨,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张筱燕评价“1+X”模式是课程与职业技能的融合,希望学校结合自身情况,专注顶层设计,营造有温度的融合校园环境,希望残疾学生能被接受、悦纳。职业技能认定需要四方联动,考核标准的认定及信度需要思考。
朱娜感动于学校老师能发现残疾学生身上的光,企业老总用心关爱他们。她指出残疾人就业面临很大的困难与挑战,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让残疾学生就业,是值得肯定的。X是广义的、多维度、多方向的,技能证书不只是工作能力、经历的鉴定,其实也是在提升残疾学生的生活能力,残健融合是最终的目的。
杨旻表示,课题研讨不仅仅只是针对课题内容,更多的是对中职特教工作的深入思考。他强调,X是拓展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有适应性、匹配性的。职业技能拓展是以就业、生活为导向的,需要分层拓展。对于A层学生进行社会考证培养,BC层学生是技能认定的拓展。如何办好特教中职班,需要不断摸索、思考、提炼、总结,也是课题组共同努力的目标。
课题研究是特教工作中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课题引领,将课题内容深入推进实践,促进残疾学生的专业发展,加强残疾学生生活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