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俊桥 方燕)为了深化和落实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快青年教师成长,2023年6月7日上午,金山区凤光宇名师工作室在西林中学开展了以“同课绽放精彩,异构彰显匠心”为主题的活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市特级教师凤光宇,金山区初中历史教研员李亚南,以及第二期工作室学员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李俊桥和钱佳萍就《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李俊桥聚焦单元主旨,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理解以张謇、荣氏兄弟为代表的实业家积极创办民族工业,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见证了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的发展。她通过对不同类型史料的分析,带领学生剖析时代背景与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之间的联系。
钱佳萍则站在复习课的视角,立足教材文本,巧妙地运用了大事年表和时间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目标清晰,重点突出,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的视角,来认识、理解近代民族工业的艰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后,李俊桥和钱佳萍结合自己的课堂进行说课。老师们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评课环节。罗星中学的汤齐齐老师指出了李老师和钱老师的课的共同点,他认为两位老师对内容主旨的把握清晰,文本解读准确,将时代背景和张謇的个人经历紧密相连,以此以小见大,注重“实业救国”“民族工业”等名词解释。蒙山中学的方晨老师认为钱老师的课引导学生基于“已知”,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李老师注重把握初中生的特点,叙事见人,选材设问恰到好处,同时建议李老师可以从教材中的子标题“发展”和“变化”这两个词的内涵去着手,更有利于突出本节课的内容主旨,围绕教材文本中的关键词来勾连思想观念的变化。金山区历史教研员李亚南老师指出本节课的内容主旨应当着眼于中国历史第三册整本书的专题板块“屈辱、抗争和探索”,可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如此艰难,但仍要发展民族工业的原因”这一问题意识出发,她建议两位老师将所用的材料由繁到减,优先用好书中的材料来引导学生解释历史问题。
活动的最后,凤光宇对两位老师作了点评与总结。他认为李老师最大的亮点更是在将“学生对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分解成了三个层面的小问题,为训练学生历史思维作出示范。同时他指出李老师的仪态还需要进行调整,在本节课中关于“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未能突出。对于钱老师的课,凤老师认为其表述能力、对课堂内容的把握已经十分老练和成熟,深入利用数据表格、文献和图像史料引领透过表象归纳总结实质。凤老师就本节课内容还建议老师们进一步把握关键信息,一是经济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二是善于发掘文本内容的深层含义,比如“实业救国”“在夹缝中生存”“改变了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等等关键字眼,用合适恰当的材料将教材文本讲清晰、讲透彻,避免堆砌过多的材料而导致课程内容冗长,应当教会学生从积极层面和消极层面去看待历史进程。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碰撞中学习,在研讨中成长。本次历史学科同课异构活动,为授课教师提供了展示专业技能的平台,也让教师们在交流活动中启迪了历史教学智慧,为以后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