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燕)2024年11月18日一早,文达学校五年级全体师生离开了熟悉的校园,来到了普陀区中小学社会实践中心,开启了一段特殊的学农之旅——“走进普陀少年营,劳动实践我能行”。
营地为学生们提供了舒适的住宿环境,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营地提供的一日三餐,食物丰富多样,营养均衡,为他们的学习和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每天早晨六点半,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师生们就会集中在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这是对国家和国旗的尊重,也是爱国情怀的体现。升旗仪式之后,师生们就开展早锻炼,增强体质,迎接新的一天。
除了日常生活的周到和细心,整个活动中,最让学生们收获匪浅的就是基地为学生们精心准备的各类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
学唱《基地之歌》:学生们跟随着基地的指导老师学唱《基地之歌》,歌声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学生们开始思考,劳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通过交流,学生们意识到劳动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成长和学习。
植物Party:学生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了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性。这个活动激发起了学生们对植物学的浓厚兴趣。
应急救护实践:学生们学习了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应急救护实践让学生们认识到,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和知识是多么重要,学会了基本的急救技能,这不仅对个人安全有帮助,也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土灶馄饨:土灶馄饨的制作过程充满了乐趣。学生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和面,有的负责包馄饨,还有的负责烧火。随着热气腾腾的馄饨出锅,学生们围坐在桌前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感觉特别香甜。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学会了烹饪技能,还让他们意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每个人的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LED灯的制作:在制作LED灯的课程中,学生们学习了电子元件的基本知识,并亲手制作了LED灯。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困难。面对挑战,究竟应该怎样应对?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学生们最终完成了作品,并且切身体会到了:面对问题,不退缩,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这个课程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农田劳动:学生们参与了农田的劳动,如除草、播种等。农田劳动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学会了如何合理分配体力,以及如何使用工具,也让他们更加珍惜粮食。
多肉联“萌”无土栽培:活动最后一天,学生们在基地老师的指导下亲手种植了多肉植物。通过观察、学习和实践,大家学会了如何照顾植物,也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对植物生长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实验和调整,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为植物提供适宜的光照和水分。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拎着一盆小多肉欢欢喜喜地踏上了返回的路程。
第二天晚上的联欢晚会上,学生们表演了自己编排的精彩节目,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尤其是,五5班的变脸节目以及体育老师组织的游戏环节,更是把晚会推向了高潮。通过活动,学生们意识到,分享和展示自己的才艺,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成长。联欢晚会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最后一天的结营式上,根据三天两夜学生们的表现和检查结果,基地老师还颁发了“优秀寝室”和“优秀营员”的荣誉称号,表彰了优秀学生。
学校领导也非常牵挂师生们的学农情况,第二天晚上,从繁忙的学校事务中暂时脱身之后,又风尘仆仆地赶到基地慰问学生们和老师们,一间间地走访了学生寝室,了解学农情况和感受。最后,黄晓峰校长对学生们说:“孩子们,在这短暂而充实的三天里,你们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置身于绿意盎然的田园之中,将会体验规律的作息,亲身参与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最终收获到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此次学农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感恩、合作与责任。我们相信,这次活动将成为学生们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激励他们成为懂感恩、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好少年。
最后,学校要感谢普陀少年营的老师们,感谢他们悉心地指导和关照。同时,学校也感谢每一位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学生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继续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这种劳动精神,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