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课题《基于教材资源的小学作文序列化实践研究》中期论证会在新普陀小学西校召开

朱慧 2025-06-21 09:46

(通讯员 唐玉兰)2025年6月18日,普陀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课题《基于教材资源的小学作文序列化实践研究》中期论证会在上海市普陀区新普陀小学西校隆重召开。本次活动特邀黄浦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魏玉梅、普陀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颜欣玮和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小学科研员陈音担任评议专家。课题主持人李小凤、唐玉兰老师携课题组成员,及两校校长孙莉、匡华伟等共同参与研讨。新普陀小学西校教导室章成蓉老师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新普陀小学西校校长匡华伟代表两校致欢迎辞,感谢专家拨冗指导,希望借由中期论证会推动和深化课题研究。

课题应用方主持人唐玉兰以普陀区成果推广应用课题三环五步研究模式为指导,详细汇报了研究进展和阶段性成果,让与会人员对课题推进的整体情况有了清晰且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反思了研究不足,制定了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课题组成员钱瑜珈以《基于教材资源的读写任务设计与实施》介绍了应用方的实践案例,具体直观呈现了小学作文教学中是如何挖掘教材资源的,实现读写贯通的。

课题推广方主持人李小凤分享了对本课题研究的思考,在对比小学与初中习作要求时,聚焦于从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写作兴趣,同时关注学段间的延续性与差异性,打通小初共同写作范本,以实现小初衔接的科学性。

三位专家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认为研究能体现严谨的研究态度,和踏实的研究作风,同时从专业角度提出改进建议。

颜欣玮认为,应该强化读写贯通,细化案例支撑。小学与初中作文在细节描写、场景构建、立意选材等底层逻辑上相通,需进一步强化“从阅读到写作”的桥梁搭建;成果梳理中按“写人、记事、想象、状物”等文体归类存在交叉问题,建议参考教学基本要求重新分类,进一步优化序列;案例需聚焦“如何通过教材指导谋篇布局”“选材偏差修正”等具体问题,切口要小且呼应原成果精华。

魏玉梅指出,要深化资源分析,凸显策略个性。阶段成果中在对教材目标梳理的基础上加强研究分析,进一步深化研究。拓展习得表达能力的途径,除了习作单元和阅读单元外,补充“小练笔”资源开发。同时,还要更加精准提炼策略,体现本课题的特色。

陈音建议进一步夯实研究基础,强化合作机制。加强研究背景中的问题分析,阐释选择新杨中学的成果进行推广的现实需求及教育新形势下的变化;同时,强化两校线上线下合作研讨机制,让课题能够有效稳步推进,为结题做好准备。

新杨中学校长孙莉表示,两校将持续深化合作,以专家建议为导向,推动研究成果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性,为小初衔接项目的研究助力。

此次中期论证会不仅是对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检验,更通过专家智慧为后续实践指明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推进,基于教材资源的作文序列化教学实践研究将为学生写作素养的进阶提供更系统、更科学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