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采访了几位大国小工匠志愿者,问他们什么是工匠精神?

人才教育 2019-08-07 19:59

从7月15日“大国小工匠”品牌正式发布以来,每一次体验活动现场,身穿蓝白色工作马甲的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便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来自上海的不同高校,学着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梦想。但来到了“大国小工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用一颗“匠心”,在这个暑假做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作为大国小工匠的志愿者,他们有在活动中体悟到什么是工匠精神吗?”我们采访了5名志愿者,来听听他们与大国小工匠的故事。

(志愿者为参加活动的青少年发放矿泉水)

暑假想有所事事的时候会做些什么?

韩家卿 20岁 | 上海建桥学院英语系 7·15世界青年技能日体验活动志愿者

其实无聊在家躺个一天还是挺开心的,但是躺个两三天的话就会觉得无所事事,有一种荒废时间的感觉,会觉得不太好。所以这个时候会自己主动学习起来,因为我是英语专业的嘛,所以会看一些英语方面的书籍。

马毓培 20岁 | 上海商学院金融学系年 7·15体验活动、“触摸未来”主题技能夏令营志愿者

这是一个太短的暑假,只有一个月,因为我马上就要出国去读书了。以前的话,暑假对于我而言就是一堆的补习班,基本上都在上课。上了大学以后,我感觉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系统地做很多事情。比如我从小就很喜欢民乐,所以现在有时间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笛子。

(志愿者引导孩子签到)

做大国小工匠志愿者时有什么特别的收获?

戴文卿 20岁 |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传承匠心”主题技能夏令营志愿者

我在这次的活动上遇到了一个小同学,他所在的初中是我的母校,我比他大概大了七、八届左右。巧的是,我还遇到了一位工作人员,我们之前在图书馆里曾经遇到过,所谓缘分啊。

韩家卿 20岁 | 上海建桥学院英语系 7·15世界青年技能日体验活动志愿者

这次大国小工匠的活动我交到的朋友还挺特别的,不是一起做志愿者的年龄相仿的人,而是带队老师。我觉得做志愿活动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你交到的朋友可能不仅仅是同龄人,小朋友、长辈都是有可能的。

(“传承匠心”主题技能夏令营志愿者团队)

志愿者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形式,你觉得它能给你带来什么?

王诗雯 20 | 上海建桥学院日语系 “传承匠心”主题技能夏令营志愿者

其实社会实践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兼职、实习。但是这些形式的社会实践能带给自己的可能只是物质上的富足,而志愿者活动更多会给我精神上的被赏识感。而我也一直很喜欢参加志愿者活动,虽然没有“赚钱”,但精神上的满足感是别的社会实践形式无法给我的。

韩家卿 20岁 | 上海建桥学院英语系 7·15世界青年技能日体验活动志愿者

志愿者活动最有意思的地方是通过活动能让自己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其实现在身边愿意主动和你交流的人越来越少了,反而小朋友会愿意主动和你说话,让我觉得还挺开心的。就是觉得志愿者有一种被人需要的感觉,有人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心中所想,这种感觉很棒。

(志愿者戴文卿、缪宇辰接受记者采访)

通过志愿活动,你认为志愿者身上应具备的“工匠精神”是怎样的?

戴文卿 20岁 |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传承匠心”主题技能夏令营志愿者

虽然我们在现场的任务看似无足轻重,只是一些很简单的工作。但是所谓“工匠精神”,在我看来就是发挥自己最朴实无华的那份用功,把事情用心做好。

缪宇辰 20岁| 上海中医药大学卫生管理系 “传承匠心”主题技能夏令营志愿者

说到“工匠精神”我就想到了前段时间在B站看的《寿司之神》。寿司之神之所以能够被称为“神”,是因为从挑鱼到捏制寿司的所有环节他都非常熟悉、完全不会因为自己每天都接触而潦草完事。所以“工匠精神”就是一个人在面对自己非常熟悉的事情时仍能以严格的标准有所要求。

王诗雯 20 | 上海建桥学院日语系 “传承匠心”主题技能夏令营志愿者

这个世界上既有通过天分一帆风顺的人,也有通过努力踏实过活的人。在我看来,“工匠精神”就是一个人把天分与努力都做到极致。如果光有天分却不努力,最后可能只是“伤仲永”;相反,一味埋头努力不讲求方法,也很可能走到死胡同里去。“大道至简,匠心至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志愿者王诗雯接受记者采访)

匠心,不仅仅只是匠人必备。所有活跃在“大国小工匠”青少年技能体验活动现场的志愿者们,也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什么是“工匠精神”。

作者:许桂琴  余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