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普陀小学西校开展“海纳新知·云启新航”2025年厦门气象生态研学营活动

朱慧 2025-07-26 10:01

(通讯员 马天虹)厦门,这座位于福建东南沿海的美丽城市,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魅力。它古称嘉禾屿,别称鹭岛,拥有1700.61平方千米的土地,常住人口约535万。这里气候温润,风景如画,鼓浪屿、胡里山炮台等景点闻名遐迩,深厚的闽南文化底蕴更是孕育出漆线雕、答嘴鼓等非遗瑰宝。

7月19日清晨,新普陀小学西校的营员们带着期待与兴奋集结,开启了“海纳新知·云启新航”厦门气象生态研学之旅。迎着朝阳,大家乘高铁奔赴厦门,一路欢声笑语中,对这座“鹭岛”充满了想象。

抵达后,开营仪式上,老师详细介绍了营期安排与安全须知,以及如何记录研学手册,营员们迅速熟悉起来。晚上的气象初体验课程趣味十足,大家亲手制作的“风暴瓶”更是让科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

入住的第一天,大家就参与消防疏散演练,让安全意识深植于心。

高等学府的生态之旅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的漫步为旅程注入了人文气息。厦门大学,简称厦大,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一所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大学。

营员们还当了一回小小气象观测员和水质监测员,运用仪器观测厦门大学的天气情况、监测芙蓉湖和八闽园水源的温度、TDS值、pH值、浊度值、矿物质等数据,还通过过滤、毛细现象等方法改善水质。

集美学村的红色之旅

午后的集美学村之行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课,陈嘉庚纪念馆里的老照片、鳌园中的石刻故事,诉说着“倾资兴学、赤诚爱国”的精神,让大家对这位华侨领袖肃然起敬。

夜幕降临,晚课上线。大家学习了明信片的使用方法,表达了对家长的思念之后,开始学习台风的形成和危害。了解了如何应对台风的学习内容之后,又饶有兴致地看了一部《完美风暴》,让营员们直观感受到海洋气象的磅礴力量,也为之后的科学探索埋下伏笔。

鼓浪屿历史与文化之旅

行程第三天,营员们的脚步踏上了鼓浪屿这座“海上花园”。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因岛西南方“鼓浪石”涨潮时浪击声似擂鼓而得名。这里融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有干余幢风格各异的建筑,201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漫步具有厚重历史感在红砖墙与绿荫间,大家发现了藏在建筑里的“气象秘密”——为什么老别墅的屋顶多是斜坡?为什么窗户设计得格外宽敞?老师的讲解让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气候与生活的联系如此紧密。

雨中帆船 挑战之旅

在大海上,帆船航行与气象条件也紧密相连。帆船,这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水上交通工具,如今更多作为竞技体育项目和休闲娱乐工具活跃在大众视野 。它主要由船体、桅杆、帆布、舵、锚等部分组成,其中帆布通过调整角度,利用风力和伯努利效应推动帆船前行,让帆船不仅能顺风行驶,还能实现侧风甚至逆风航行。

但帆船航行对气象条件要求颇高。风是帆船的唯一动力,风力过小时,帆船难以行进;风力过大,超过6级强风,海面大浪涌起,白沫范围增大,帆船出海就会面临巨大危险,所以一般风力在2 – 6级时最适宜帆船运动。风向的稳定性也很关键,风向摆动小于50度,帆船驾驶者才能更好地控制航向和保持稳定行驶。

坐上帆船,孩子们测得风力等级为四级,四级风刚好能让帆满力鼓胀,却不会掀起危险大浪,今天的雨虽然会打在脸上,但正好能亲身体验“风雨航行”的乐趣!

结束了第三天辛苦的研学之旅,同学们又到了晚课时间。在帆船上最多见的就是各种绳索,所以晚课时分大家一起学习探究《绳结艺术》。慧玖气象的指导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各种绳结的作用,让大家尝试完成若干种自护自救的绳结技巧。

2025厦门气象生态的研学之路还在继续,小气象员的收获也是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