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路小学:三天两夜,在田野间解锁成长新技能

朱慧 2025-11-04 08:45

(通讯员 丁旭菁)当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当课本变成泥土与作物,金沙江路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带着好奇与期待,开启了为期三天两夜的学农实践之旅。这一次,不仅触摸自然、体验劳作,更在独立生活与团队协作中,收获了课本外的“成长勋章”。

解锁“生活小当家”成就

背着行囊走进学农基地,第一个挑战就摆在眼前——铺床套被套、整理寝室内务。平日里习惯了父母帮忙的孩子们,此刻化身“手忙脚乱小工匠”:有的对着被芯和被套“较劲”,尝试将角落对齐;有的互相支招,分享“快速套被”小技巧;还有的细心抚平床单褶皱,把枕头摆得整整齐齐。当看着自己亲手整理的床铺从“乱糟糟”变“整洁亮”,成就感写满了每个人的脸庞。结营时,多个寝室凭借整齐的内务、良好的纪律,荣获“最佳温馨寝室”称号,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劳作中读懂“耕耘与收获”

“原来红薯长在土里!”“挖的时候要小心,别把红薯挖破啦!”在农田劳动环节,孩子们握着小铲子,蹲在田埂上认真探索。泥土沾满了双手,汗水浸湿了衣角,但当一个个饱满的红薯从土里被“解救”出来时,欢呼声在田野间此起彼伏。大家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真切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含义。除了挖红薯,植物party的环节也让孩子们兴趣盎然。跟着基地老师的指引,大家在园区里寻找各类植物,通过iPad查询特性、记录形态,把“自然课本”搬进了现实,也让观察与探索的种子在心中悄悄发芽。

从“新手”到“小能手”的蜕变

学农之旅也是一场“技能集训”。应急救护课上,孩子们认真学习伤口包扎、心肺复苏的基础方法,在模拟实践中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明白了“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农知大赛课堂上,老师用生动的案例讲解农业知识,让大家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最热闹的当属包馄饨环节,孩子们跟着老师一步步学习,虽然包出的馄饨形态各异,但当自己包的馄饨煮熟出锅,尝着热气腾腾的“劳动美味”,每个人都直呼“太香了”!

民俗拓印DIY则让孩子们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用墨汁均匀涂抹模板,将纸张轻轻覆盖、按压,再小心翼翼揭开,一幅幅带着古朴纹理的拓印作品就完成了。大家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展示,在动手实践中爱上传统技艺。

星光下的联欢与多肉种植

夜幕降临,联欢晚会如期而至。孩子们纷纷走上舞台,唱歌、跳舞……灯光下的笑脸格外灿烂,掌声与笑声回荡在夜空,也让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而种植多肉环节,更是让大家化身“小园丁”,挑选喜爱的多肉幼苗,小心翼翼地铺土、种植、浇水,把亲手栽种的多肉带回家,也把对自然的热爱与呵护的责任记在心里。

三天两夜的学农时光短暂却充实,孩子们在劳作中学会坚持,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在协作中懂得团结。这场充满泥土芬芳与欢声笑语的旅程,不仅是一次难忘的体验,更是一份珍贵的成长礼物,将永远留在五年级少年的记忆里,激励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勇敢探索、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