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织绣华美:戴林其

Eric 2019-01-02 16:50
丝毯,一个可能不被所有人所熟知的事物,而其实早在中国唐代就已有了相关的记载,“一丈毯,千两丝”,白居易的诗句记述了当时安徽宣州上贡朝廷的红线丝毯的华美。戴林其,与丝毯结缘、相伴三十余载,便是一位丝毯界的大师。

与丝毯厂结缘

时钟拨回到三十多年前,1986年,退伍归来的戴林其怀着对美术的一腔热血,通过考试,被选拔进了丝毯厂。

初入丝毯行业,戴林其有幸进入了图案设计室开始了自己丝毯设计制作生涯。入厂后的学习主要以白描为主,再结合对工艺的要求进行绘制设计。戴林其回忆说“当时的设计稿要求像指甲盖那般大小,一幅一幅地锻炼,对技术要求很高。”虽然自己学习过美术,也自觉在美术领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当戴林其第一次看到丝毯师傅创作的丝毯作品时,仍然被深深地震撼到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作品通过另外一种形式展现出来,不同于国画、油画,但毫无逊色之处。

自此戴林其开始潜心于丝毯行业,在师傅的带领下,从工艺创作、色彩搭配一点点的学起,碰到不懂的便虚心请教,对于已经掌握的技艺反复练习。戴林其对丝毯的兴趣也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变得更加浓厚,以至于自己经常的通宵达旦来钻研技艺。

自进入丝毯厂30余年以来,戴林其始终坚守着丝毯织造的岗位,令人心生敬佩。他笑着说“或许很多性格活泼的人会觉得在丝毯厂呆不住,但我性格温顺,耐得住枯燥,所以我一直在这儿。”戴林其因为热爱,所以与丝毯结缘;因为性格合适,所以在丝毯厂坚持至今。

严师出高徒

对基本的设计、创作技艺有了一定了解的戴林其被选拔到上海丝毯总厂进行学习,四个月看似枯燥乏味的培训过程,让戴林其开始真正慢慢地从内心融入了丝毯设计的领域,用他自己的话说,“逐渐找到了节奏”。

回顾自己在丝毯行业成长的过程,有一位大师被戴林其反复提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程美华。作为金山丝毯厂的第三任厂长,程美华是一位地道的行内人,这给了时任丝毯厂车间主任的戴林其一个开阔眼界的绝好的机会。

新的领路人给金山丝毯厂带来了很多的新思路,目濡耳染,不学以能,戴林其除了生产制作、概念设计等方面获得了很多的指导,他也从程美华身上感受到了一位丝毯权威大师躬身力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启发让他受益终身。回首往事,戴林其还是多次表达“对程美华老师至今都心存感激”。

正是在严师高标准的要求下,戴林其的丝毯创作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屡次在工艺美术大师百花杯中获奖。

1997年,在全日本绒毯精品评比中,和程美华老师一起合作创作的挂毯荣获“特别名作奖”,这次合作设计了打破传统的创新作品,在最终的评比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获得了行业内的一致认可。2015年,戴林其参加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再度与程美华大师一起合作设计创新的作品,打破了原本条条框框的图案,该作品在全日本大展一举斩获《艺术金奖》。

取得了诸多成绩的戴林其对自己的要求没有过丝毫的降低,在2008年他加入了上海工艺美术协会,不断逼迫自己在图案设计上更攀高峰。

传承丝毯行业的担忧

“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行业”,戴林其坦言,时至今日,金山丝毯厂已经是上海仅存的一家手工丝毯厂。这个行业对人的要求很高,“要有技艺,要沉稳,更要耐得住寂寞”。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选择俯身丝毯行业,更不要说一点点成绩的取得都需要时间的磨砺。

在丝毯制作领域,戴林其已经成了实至名归的“元老”,对丝毯领域,他倾注了一生的热爱和精力。为了能更好地传承这一技艺,戴林其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与更多热爱丝毯的人交流、学习,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丝毯、热爱丝毯,戴林其还牵头建立了大型的体验馆,初具规模的体验馆内包含了丝毯生产制作的全流程,为前来的参观者带来直观、震撼的切身体验。

通过工作室与体验馆的结合,戴林其想把更多的年轻人拉回到这些传统技艺中来,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美,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其中,把丝毯制作这个“手艺”的过往得到最好的传承和更好的发扬光大。

 

对未来的寄望

今年“金山丝毯织造”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戴林其认为工作室的运营能够作为金丝织造行业发展的支撑,因为只要团队还在,工作室可以就能起到整合作用。

戴林其带领其设计团队坚持保持现有的理念,并通过不断地创作与生产衔接好原有理念和最新创造的桥梁。在创新方面,他也努力开创金丝毯织造行业的新方向。他认为金丝织造行业对人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强烈的爱好,更需要非常高地耐心。因此他非常欢迎更多的年轻人能前去体验馆,通过对金丝毯织造的工序的体验,能有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金丝织造的工艺,并且关注到这个行业。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