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普陀区体育艺术专项课题《“一条龙”体系下足球“跨校训练”模式的实践研究》中期论证会在金沙江路小学举行

朱慧 2021-11-29 09:00

       (通讯员 丁旭菁)2021年11月24日下午, 2020年度普陀区体育艺术专项课题——《“一条龙”体系下足球“跨校训练”模式的实践研究》中期论证会在金沙江路小学四楼会议室举行,普陀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平、科研室主任马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董轩、普陀区青少年业余足球学校高级教练员、女足总教练钱惠、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体卫艺科研员滕颖磊,以及金沙江路小学、梅陇中学、银锄湖幼儿园全体课题组成员、普陀区第六轮专业发展团队科研高级指导教师学员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金沙江路小学周薇雯副校长主持。金沙江路小学李海军校长介绍了参加本次会议的领导、专家, 对与会领导、专家一直以来对学校科研工作的关心与指导,普陀业余足球学校对女足特色发展的贡献和对本课题的关注,以及“一条龙”体系兄弟单位——梅陇中学、银锄湖幼儿园的大力支持和参与表示了感谢。

       金沙江路小学副校长朱雷代表课题组,从课题简介、课题研究情况、阶段研究成果、疑难困惑、后续计划五个方面作了《“一条龙”体系下足球“跨校训练”模式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着力阐述了基于中小幼衔接的足球苗子孕育、选拔、培养的主题模式——涵盖幼小衔接、小学、小中衔接、中学四个阶段,启蒙、体验、试训等九门课程;中小幼对接的五联机制——共建会议联席、足球混龄联赛、教师走校联聘、训练课程联动、足球文化节暨女生节联办;基于合作共享的五共机制——师资共培、人才共育、资源共享、课程共建、文化共营,并对课题后期改进、推进提出初步设想。

       金沙江路小学体育教师虞仕泳,以“小幼衔接”足球启蒙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小狗串门》一课为例为主题,结合银锄湖幼儿园授课实录,从创设情境,在快乐体验中生成球性球感;启发引导,在自主学练中掌握基本技能;德体融合,在活动过程中促进德性成长等三方面谈了自己的收获,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基于提高课效的考量,提出引进教学合作伙伴、加强组织教学、更换足球等改进策略。

       钱惠教练表示,该课题以科研驱动、中小幼衔接合作的方式,聚焦跨校训练这个关键,来开展系统化、体系化推进的机制、模式的研究,使得女足特色“一条龙”体教结合品牌能更上一层楼,焕发新的生命力,体现了——体教结合的新视角、解决问题的新策略、跨校联动作的新机制。建议进一步思考中小衔接如何深入推进,把区域内其他“一条龙”也纳入其中,取得的经验及时交流、推广,再来推动实践。

       董轩教授表示,本课题站位高,体现四个亮点。有新意——走在政策、文件的前面来设计研究路径,有前瞻性;有传承——立足女足特色“一条龙”已有基础、经验,居高位研究;有优势——由陈音和朱雷承担的创意教研的区课题研究,可以给本课题如何团队共研提供思路,可以融合发展;有策略——“一条龙”体系建设是目标,“跨校训练”是策略,有主题模式,有辅助机制,整体设计良好。建议从民族体育或五育融合的角度,与国家政策、热点理论对接,强化理论价值意义;引入项目化学习,在教师联培、课程活动设计两个层面,形成一系列精品案例,提升课题品质。

       马骏指出,二个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基于中小幼衔接、合作共享的五联、五共的机制,工作与学术研究并重,体现扎实的实践与有效的研究;二是足球文化节非常有创意,数年坚持有积淀,还能与中国足协女生节结合,体现学校女足特色,又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极其有意义、有价值,建议从存在问题出发,聚焦跨校训练模式,研究课题实施的基础、瓶颈在哪里,如何打通关节、寻求突破,从学理问题和实践创新二个层面重新梳理、提炼、总结,最大化体现研究价值。

       张平表示,金沙江路小学的中期汇报有全面阐述,有案例印证,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即全面总结,又突出重点,紧紧围绕“跨校训练”的模式,在“一条龙”体系的大背景下,立足原有的女足品牌,在普陀业余足球学校的支持下,走出一条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探索之路,是“一条龙”体系建设探究的一个典型的范例。建议回到研究的原点——“一条龙”体系,进行文献再研究,突出对中外研究的对比,对研究基础的把握,立足校本视角和区域辐射的双重需求,尝试从体育人才培养、跨界联合、五育融合育人等方面,提出一种理论,建构一种金小发展模型,为区域“一条龙”体系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科研赋能,打造“一条龙”体系建设新形态,后续,课题组将持续发力,将“一条龙”体系下“跨校训练”模式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用坚守与反思换取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