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浦中学:研读新课标,思考新方向

朱慧 2022-05-17 09:49

       (通讯员 黄雅玲)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双减背景下,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也全方位落实“双减”精神,从教学进度、学生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为带领学科组长率先走进新课标,明晰新方向,更好地指引日常的教研教学活动,5月11日上午,在初中教研组长例会上,学校副校长黄雅玲从课标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素养教学时代的要求等方面分享了她的学习心得分享,引导大家聚焦新课标育人导向、素养导向、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评价……

       黄雅玲还指出,任何改革,首先关注的是它的“变”。要知道、了解、学习、尝试运用,直至真正变成我们教学中的标准。新课标的出台对于全体教师而言又是一次全新的开始,大家再次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所有教师都要抢抓机遇,把研读新课标、把握新方向视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当务之急,努力践行新理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真谛与培养途径,5月13日下午,初中部全体数学教师相聚云端,开展了《研读课标、更新理念、立足双减、提质增效》的线上主题教研活动,全面了解课标的整体修订情况,更加明晰了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形势以及肩上的责任。

       本次学习活动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先由教研组长带领大家集中学习史宁中教授关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核心变化”等相关理论。

       第二环节,各学段老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中的分学段目标并进行了交流,老师们一致认为:新课程标准不仅仅重视学习成果的达成,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素养的培养与形成,集中体现了数学课程育人的价值;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特征,内容更加具体,能更好地帮助数学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钱萍:数学学科的“三会”“四基”“四能”和项目化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内容强调了综合与实践部分,在初中的综合实践部分可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项目式学习的关键是发掘合适的项目,要关注问题是否是现实的?是否是跨学科的?是否是学生能够解决的?是否是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的?教师还要关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数学计算、数学表达,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认真研究的内容。项目式学习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想方法,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与分析、思考与表达、解决与阐释现实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步形成“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核心素养”。

金国英:在实现知识进阶的同时,体现核心素养的进阶

       这次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核心素养做了进一步延伸:数学核心素养具有一致性、阶段性、发展性。越是低学段,要更加侧重意识;越是高学段,更侧重能力。举个例子,初中阶段的数学眼光,有一个关键词是“空间观念”,但到小学阶段强调的是“空间意识”。意识和观念本质上都是对事物的一种认识,意识更侧重直观,观念更基于明确的概念。

       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了解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意图;另一方面强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关注数学概念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从数学概念、原理及法则之间的联系出发,建立起有意义的知识结构。通过合适的主题整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的主要表现体现了核心素养的阶段性和各阶段之间的一致性。要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不同学段的主要表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全面分析主题、单元和课时的特征,基于主题、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围绕单元目标细化具体课时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在实现知识进阶的同时,体现核心素养的进阶。

甘华芬:増强数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选择性、现实性

       数学课程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要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做好数学准备。当前在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中主要强调:

       一、加强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发展、学科发展的需要选取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作为课程内容: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通性通法,构建简明的数学知识结构。

       二、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在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同时, 充分关注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需要,体现数学教育对全体学生的适应性。

       三、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选择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充实课程内容,开发实践环节:展现数学抽象、推理、应用的完整过程,突出数学建模。
因此,作为一线任课老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前提是,老师教学知识的本质,这些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相辅相成)。
在方法上,要设计合适的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几何作图)。
在目标上,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理解本质、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此外,数学综合与实践强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生活、传统文化的联系。

张菊红: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了结构化教学内容

       在陆海兵老师工作室和教研组的引领下,我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了结构化教学内容,数学课程的四个领域有了部分内容的调整和整合。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合并为“数与运算”,使数学抽象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先经历数量到数、从数量的多少到数的大小的抽象过程,然后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进一步的抽象过程。

       课标指出,在第三学段数量关系的教学重点是用字母表达,要设计合理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会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达实际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性质和规律。原本上海教材初中阶段是在七年级学习第九章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整式的乘法这三个章节的内容,而课标选取原小学部分的字母表示数, 与初中的整式一章中部分内容(字母表示数、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的运算中的一部分)组成,作为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预备知识。通过代数式和代数式运算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通过基于符号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理解运算方法与运算律的关系,提升运算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等内容奠定基础。所以,我认为课标遵循螺旋上升原则,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是教材体现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有利于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李唤: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更加适应核心素养的教学

       这次新课标的修订从理念来看。数学学科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通过对现实世界中基本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观察,学生能够解释所学的数学事实,表述概念的现实背景;能够在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中发现基本的数学元素,及这些元素所表述的事物之间简单的联系与规律;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与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探究;逐步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发展数学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数学不仅要教会人们如何去看,教会人们如何去想,还要教会人们会不会去表达,因此数学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语言表示自然界的现象。即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经历利用数据和数学模型对现实世界事物的表达过程,学生初步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方式,理解数学概念、关系和法则是对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客观反映。

       基本理念是——更加适应核心素养的教学。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特别是在提出了评价建议与教学建议的时候,教学要求强调让学生理解内容本质,知道学生的认知。这两条是我们数学老师教学最起码的出发点。

朱丽亚:数学“新课标”学业质量解读

       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研读,其中第五部分为学业质量,对照原课标,“2022年版新课标”专门制定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这为义务教育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及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变化一,要从概念记忆转变到概念理解,要关注性质、关系、规律。变化二,从几何证明到几何证明、代数证明。对应的素养是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变化三,从几何证明到几何直观,对应素养: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变化四,从证明结论到猜想结论,对应素养:模型思想,数据观念。

       针对这些变化点,基于学业质量标准作为教师如何落实教学实施呢?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我认为教师首先应重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核心素养要求是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直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地分解与细化可操作的具体指标。其次是科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让学生能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并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学业质量标准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让义务教育数学考试评价与教学实施在实践中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张佳璐: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需要,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将形成性评价、动态评价、静态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评价方式相结合,保证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做出客观的评价,为学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提供相应的指导,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加强学生用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新课标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有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将数学与其他学科、与未来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明确初中学段数学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初中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新课标中,将各项核心素养进行了分类细化的说明。

       三、强化课程育人导向。新课标目标遵循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活动最后,教导主任朱老师再次强调了深入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重要性,课标是“魂”,只有将其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才能参透教学的本真,从而实现新时代下的育人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数学教研组全体老师对新课标有了初步的认识,下一步,还将组织开展多维度的深入学习和交流,以新课标为教学之本,持之以恒做好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