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金连 刁小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把劳动教育贯穿大中小学各阶段,树立以勤劳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荣辱观,鼓励孩子们自觉参加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培养孩子做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感的人。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而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大中小学幼儿园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为了让孩子切实感受劳动的快乐,廊下中学于5月8日至15日开展了“弘扬劳动精神 成就美好未来”的劳动周实践活动。
劳模进校园
4月28日,残奥会世界冠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校友姚芳走进我校,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她对体育精神的认识与理解,与师生开启了一场体育与青春的交流和对话,为全校师生带来了精彩生动的大思政课,实现了以体育德、以体培智、以体尚美、以体促劳的目的,达到了一育带多育,融合育人的育人模式变革。
亲子时光,体验家务劳动
给学生设立家庭劳动清单,亲自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自己动手的快乐,增加有效陪伴时间,更能增进亲子感情,弘扬勤劳传统美德。
升旗演讲,增强劳动意识
5月8日学校政教主任杨老师以《劳动中成长 奋斗中前进》为主题进行了国旗下的讲话。他向大家介绍了五月劳动月主题,希望通过廊下中学校本化的劳动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达到以下目的:一是要树立尊重劳动的意识;二是要有尊重劳动的行为;三是要培养劳动能力,增强劳动责任感。他希望每一位老师和同学能够在劳动中遇到最美的自己,能够在奋斗中遇到最美的人生。让我们的国家更美丽,更繁荣,更富强!
主题班会,树立劳动观念
以“传承工匠精神 做匠心少年”为主题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各位导师带领同学们通过观看“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颁奖视频,从中精选了上海C919大飞机血管神经系统的建造师周琪玮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从他的事迹材料中剖析理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从而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而后通过讨论环节如何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激励学生增长自己的才干,以此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最后通过我的职业画像的制作,培养学生崇尚工匠精神,树立远大职业理想。
实践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劳动和劳动的意义,廊下中学开展“农艺园”蔬菜种植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主题劳动中真实探究、体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创新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有着积极意义。
校园班级是我家,爱护环境靠大家。廊下中学组织实施“小岗位 大舞台”劳动实践活动,班级因需设岗、自主选岗、及时评岗,并适时换岗,力求班级里人人有岗位,事事有人做。孩子们的劳动教育重在过程与体验,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让我们携手起来,共同为孩子们的劳动教育做好做实。
爱护环境,助力校园卫生
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学校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保持教室、校园干净整洁,是我们的责任,积极参加劳动,让学校因我而美丽。
职业体验,学习劳动技能
为加强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每学年安排八年级学生前往金山区劳技学校,开展为期四天的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活动。通过与区劳技中心的协同育人,资源互通,让学生们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将安排木屑画、布艺制作、食品雕刻、花艺、实体设计、数码影像、陶艺、金属加工、电子电工、工艺木工、智能DIY制作、机器人、烹饪等项目,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职业素养。
成果展示,收获成功喜悦
开展劳动教育优秀作业展,学校开展了举行“非遗手工制作——剪纸”比赛和“爱生活、爱劳动”劳动主题小报评比。培育了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提升了劳动实践的动力。
通过此次劳动周的系列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中,营造了尊重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社会风尚,在一系列劳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自觉弘扬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今后学校还将继续立足校情,深化劳动教育的校本化实施,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