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华根)上海市朱行中学以“创造教育”为办学特色,在“实践创新,自主发展”办学理念引领下,打造独具特色的德育实践、生态课堂、文化品牌,65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朱中学子。
“创意”引领“德育实践”
学校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以“社会融合实践课程”的探索为突破口,凝聚家校社协同之力,培育新时代自爱、友爱、仁爱和好奇、好学、好问的“三爱三好”朱中少年。
通过节庆日、纪念日、月主题教育、“八守”行规教育、仪式教育等德育专题教育课程,立足课堂主渠道,发挥课程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敬畏明理、自律守规;通过构建社会考察、公益劳动、安全实训、职业体验等LIST社会融合实践课程,立足家门口的文化资源、红色资源,挖掘生活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实践体验、社会融合;通过建设创E园国家级学校少年宫、朱中讲堂、青年大学堂等德育研修展示课程,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坚定理想、知行合一。
近年来,学生获区级以上荣誉300余项,涉及艺术、科技、文学、体育等多个领域。其中,学校连续4年带领学生参加上海市中学生“进馆有益”微课题评比活动,获上海市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6次。
“创新”践行“生态课堂”
2012年,学校对照绿色指标测试数据,以“生态课堂811”为抓手践行“创造教育”特色。2022年,学校在实践的基础上,以数字教材试点校为契机,重构“双新”背景下的“811”教学改进策略实践模型,聚焦课堂增值的评价难题,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开展“素养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习为主线、评价促反思”的课堂研究,梳理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具有“创造教育”特点的“811生态课堂”教学范式。“生态课堂”的提质增效促使“双减”政策落地生根,也助推了教师成长。
近年来,学校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各项评比中获奖240余人次,立项19项市、区级课题,共有15人次在区级及以上层面进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1人获评正高级教师,10名教师分别获评区第八届“明天的导师工程”学科导师、学科骨干,1项研究成果获上海市基础教学成果二等奖。
“创想”成就“文化品牌”
学校依托地域文化开展创造教育,建设以“朱行染缬”“校园木偶”项目为基础,多学科融合的特色课程群,在六七年级开设每周一节的特色课程,八九年级开展自主报名的文化沙龙,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成就学校的特色文化品牌。由金山工匠、“土布染织”技艺非遗传承人何愔老师领衔的项目组编写的《创意扎染》《草木染与二十四节气》等课程用书相继出版,特色文化课程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市教研室劳技网、中小学专题教育网、中小学拓展课程网等平台实现区域共享。
近年来,学生不断走进市级展示舞台,扎染、木偶剧作品屡次在市级比赛中获得佳绩,在朱屺瞻博物馆、中华艺术宫等展出,赴台湾等地进行文化交流,在大世界非遗中心进行课程交流。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艺术育人的金山模式研究第二批项目基地校”等。
此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中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上海市教育系统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上海市非遗进校园示范校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