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韩莹莹)2024年1月17日下午上海市桃浦中学第6届科研年会顺利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双新”领航实践·特色赋能未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所长 徐士强先生;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 马骏老师;原联建小学校长 郑恩老师莅临指导。
本次年会由科研副主任陈志红主持,她首先回顾了2023年学校的科研工作。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回顾总结。如切如磋共成长:青年教师们在沙龙活动中以“与一本书的深度相遇”为主题,大家在一起分享心得,与书为伴,与同伴携手并肩,在教学实践中守正创新,寻求发展,齐头并进共成长。深耕课堂共提升:全校教师深耕课堂,通过实例剖析,将教学实践成果进行提炼,努力将教学、科研融为一体,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研思并进共发展:学校课题项目多点开花,2024年将继续在德育、双新项目、项目化教学等方面开展研究,促进高质量的教学迭代升级。
年会共分四个章节,对学校2023年的科研重点项目进行了交流汇报。
“倡自主•育人方式变革”
政教主任陈军在会上作《双线交织并进·提升自治能力》汇报。他展示了课题团队在推进德育市重点课题《依法治校背景下学生自治能力培养有效途径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介绍了我校持续推进育人方式的变革,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积极探索一条增强学生自治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和举措。学校从学生个体,班集体、年级、学校等层面分别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治理能力。如举办同伴训练营,在冲突解决中培养学生的个体自治能力;打造明星社团 “法治辩论社”,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以“班级公约”的制定为抓手,促进班级管理自治;以“年级自治管理委员会”的建设为抓手,促进年级管理自治;以“模拟听证”的开展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校事务管理。
“强素养•教学改革探索”
学校夯实双新改革的校本化探索,两个双新项目组从不同角度分享了我校结合不同学段的特征,关注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坚持核心素养的导向;在增强教学与评价的适宜性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学校副校长黄雅玲和教师范菲飞就《双新背景下初高中衔接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项目进行阶段性总结发言。黄雅玲在《初高衔接有章法,理性启蒙意无尽》报告中重点从团队的研究进展,研究内容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来简短汇报。项目组通过文献研究,研究初高中学科课程标准,梳理出学科衔接课程纲要,开发衔接课程学生讲义,制作基础类衔接微课资源,加强衔接课程评价反馈研究。在反思前阶段研究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中思考实施2.0版本的改进,继续注重基础,突出对方法的掌握;改进学法,培养良好的习惯;建立信心,发展学习兴趣,更好的助力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
范菲飞代表学科课题小组发言,她交流的主题是《衔之有道·接之有序》——记“初高中历史衔接校本”开发。她回顾了课题小组在前期工作、设计理念、讲义开发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并在收获中反思提出新的设想,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基于“低起点、小坡度、有信心、有办法”的实际理念,关注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探索历史的深度与广度。
学校副校长蒋春生对双新项目《指向核心素养的校本化作业实践研究》也做了阶段性总结发言。在《以素养立意·为作业赋能》报告中,他立足在项目组力求解决的四个问题:如何解决作业设计缺乏系统性,与大单元教学要求脱节的问题。;如何解决作业内容缺乏多样性,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如何解决作业布置缺乏针对性,与学生学习能力脱节的问题;如何解决作业设计缺乏有效性,与课堂教学内容脱节的问题。重点分享了如何进行理论学习,统一思想;研制原则,重塑框架。并以具体的案例来阐述通过对标学业质量标准研制作业细目表关注四个匹配三个体现。在单元作业的设计中加强作业多样化的设计研究,融入情景创设,一题多层设计等。
学校教师董晓亚在会上分享了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她以《传统技艺,我传承》的项目化教学设计为例,以具体实例分享了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是如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应用艺术、劳动与信息等学科知识技能,让学生在真实问题的体验和感悟中实现深度学习和素养提升。
“适未来•特色品牌锤炼”
学校校长夏青将学校开展的30多年的法治教育进行了总结。在《进阶式法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报告中,她从学校为何开展法治教育,如何从法治特色走向法治课程建设,走向法治文化生态建设。从理论和实践阐述了进阶式法治教育的基本内涵,介绍了进阶式法治教育的基本框架。在小初高各阶段如何实施“知情思行”进阶式法治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如何从多角度开展进阶式法治教育的评价等方面着重介绍了学校的做法。学校以“以法育人”为主线,法治课程体系建设为载体,走出了一条蜿蜒上升的法治教育途径。通过法律思维的启蒙、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法治信念的树立,依次递进,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对法治的理解、认同、信任,最终实现法治教育的内化,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报告的最后夏校介绍了学校已经取得的主要成效和丰硕成果。学校治理结构日趋完善、特色成效日趋凸显。法治教育从课堂走向校外,“小小法律通”,“小手牵大手”、“一班一居委”等形式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学生通过3S遥感技术,对当地“大气污染监测”“水土治理和城市管理应用”等自主研究,居民停车难、新能源机动车充电难、垃圾站设立难等社区难题提出了建议,共同打造社区和谐的法治环境。携手桃浦联合体,促进区域共发展;亮相市区级舞台,切磋交流共提升;编写全国级范例,示范引领显担当。
专家点评
最后,专家马骏和徐士强所长作了精彩的点评和指导建议。
马骏说他感触最深的是在本次年会上交流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体现了学校能抓住教育发展中的重点、热点、痛点和关心点等问题开展教育科研研究,同时在汇报当中有不少是在讲适合教育理念下开展的实践探索。学校致力于做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研究,采取比较合适的假设和手段措施去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坚持教育改革的底色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底色,坚持素养导向下进行各学科的实践。二是要坚持本色,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去耕耘。三是争创特色,通过法治教育等一系列的项目和课题研究作出高质量的成果,大家一起共研共促共发展。
徐士强肯定了我校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他表达了双新背景下做衔接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业研究如何高水平去设计好,如何用项目化学习来推动义务教育育人方式的转变,学校如何以课程为核心开展法治教育等。同时他也建议我们在既有的框架和思路下,能够做的更细致,更加落地,需要站姿一个人的核心素养高度去思考我们的课程怎样升级,实施的方式如何变化,着眼于新的发展阶段让我们的法治教育能够不断的升级迭代。
教无涯,研不止,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在教科研的道路上,让我们拾阶而上提素养,向更深处追溯,向更远处扬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