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丛薇君 张利)教师之本,师德为魂。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联建小学开展了2024年师德师风专题培训——“不忘初心 不辍耕耘”青橙教师讲坛。
启动仪式
3月15日下午,联建小学开展“不忘初心 不辍耕耘”青橙讲坛活动启动仪式。活动由党支部副书记王纯纯主持,学校全体教师参加本次活动。王纯纯先带领全体教师学习了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李强提到的与教育相关的工作提示,并解读了2023年基础教育工作的七大亮点。随后,全体教师一起观看2024年教育家精神巡讲视频,随后王书记进行总结讲话,她鼓励老师们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内涵,落实好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浸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展现“勤学笃行,求实创新的躬耕态度”。
第一讲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学生的禀赋、潜质、特长不同。用心发现学生的长处,探索多样化办学,注重因材施教,能够帮助孩子们拓宽成长成才的道路。3月29日,学校校长冯雪和教师吴洁霁在青橙讲坛上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冯雪带来了人民教育家张桂梅的事迹。张桂梅同志一生致力于帮助贫困山区的女孩们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她身体力行,坚守在讲台上20余年,已帮助1800多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她用知识、爱心和坚守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誓言,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面向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就能以充满智慧的育人实践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吴洁霁分享了自己的育人故事《当班级里有个特殊的孩子》,展现了其“适合教育”的学生观,在教育过程中,若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漠视人文关怀,则难以培育出丰满的灵魂和健全的人格。吴老师以其温柔而坚定的教育态度,始终坚守教育初心,用实际行动承担起学生人生成长的“传道者”角色,致力于帮助学生塑造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第二讲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爱,作为一种积极的情感力量,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和理解之桥,对于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提高教育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月12日,教导室章磊和沈佳俪为全体教师们带来了他们的心得与体会。
章磊分享的是人民教育家于漪的事迹。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不仅要了解他们的知识世界,还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教师需要具备发现学生的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观察力,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激励。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细微之处,并与之联系起来思考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沈佳俪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初心不改,成长有迹》。沈老师保持自己的教育初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沈老师认为唯有学生喜欢的老师,才有能力在陪伴中进行知识、道德和价值观的传递。沈老师根据学生的动态成长,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成为了一名亦师亦友的复合型班主任。
第三讲
5月17日,吴淑婷、金萍、颜雅婷和王宇激四位五年级教师在讲坛上进行了分享。
吴淑婷们分享了自己在人民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身上受到的启发。成长一定是有一个方向,作为教师,也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走出脚印,走出精彩。在吴老师的职业生涯中,也曾有过“初为人师”到“埋头苦干”的阶段,直到如今的“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吴老师提出一路上陪着她成长的指路明灯就是蔡元培先生,蔡元培先生曾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理念深深烙印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成为无数教育工作者和学子的精神指南。在今日之时代,我们更应深入理解和践行这一理念,以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金萍讲述了自己的育人故事《协同育人——牵起学生成长路上的左右手》。班主任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与指挥者,承担着至关重要且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家长和老师分别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左右手,班主任只有牵起左右手,成为凝聚教育合力的纽带,才能发挥更大的教育力量,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
王宇激分享的育人故事是《一切为了孩子》。家校一致是教育取得更好效果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协同合作,我们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有利于其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王老师关注班集体建设,对待特殊孩子,家校合力,通过表扬鼓励,营造友好的成长氛围。
颜雅婷带来了自己的育人故事《沟通让我们彼此信任》。沟通是信任的桥梁,没有沟通就没有信任。家庭和学校之间需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分享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进度、表现和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和辅导。学校也可以了解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成长背景、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因材施教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致敬教育楷模,矢志立德树人,全体教师将持续提升个人修养,致力于成为学生敬爱、家长信赖、社会推崇的楷模,将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深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矢志不渝地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