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唐洁)6月27日,钱圩学校召开以“深耕教学提质量 五育并举促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会,全景回顾一学期教育教学实践,共同探讨和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果与经验。本次会议由教导处副主任钱之英主持。
德育处主任高建飞以《以德润心,筑牢成长基石》为题,系统汇报学期德育工作。学校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通过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在行为规范教育中,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周”活动,结合《金山区钱圩学校一日常规》量化评比,巩固养成教育成果。同时,依托“学雷锋”志愿服务、缅怀革命先烈、仪式教育等主题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生活实践深度融合,实现“四爱四会追光少年”育人目标的落地。
班主任代表陆玲红以《向阳生长,步履不停》为题,分享“满天星”中队的管理实践。面对班级合并后的行为习惯难题,她通过制定班级公约、班干部一对一帮扶,结合“管住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手脚”的日常引导,逐步改善班级秩序。陆玲红老师通过个性化帮扶、劳动赋能及家校协同,引导学生实现从“矛盾制造者”到“班级守护者”的转变。她强调“以匠心换真心”,通过家长开放日、爱心守护岗等活动,构建起家校共育的温暖网络。
教导处主任张宏建围绕“课堂、课程、课题”三位一体,总结教学工作成效。系统构建“五育融合”课程体系,依托金山区专项指导完成多轮方案迭代;通过分层作业设计、三级教学督查、个性化辅导夯实教学常规;创新专家引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智慧教育赋能等教研机制;形成科研引领、家校协同、活动育人的质量提升生态,师生斩获30余项区级以上荣誉,彰显教学革新实效。
在项目化学习实践中,英语教研组代表彭瑛以“清莲雅韵”莲藕文化节英语书?咏比赛为载体,设计覆盖1-9年级的“三级项目群”,让学生在“识莲-赏莲-探藕-传韵”的任务链中,用英语讲述家乡莲文化,实现语言能力与文化认同的双提升。
数学教研组代表盛悦月分享了组内开展的“二维码探秘”“齿轮旋转”等项目化案例,将二进制运算、比例关系等抽象知识融入测量池塘、设计中队二维码等真实任务,让数学思维在实践中具象化。
信息化先锋小队代表张凤以“三个助手”应用为核心,展示各学科信息化课堂成果。AI生成的植物细节图片激活学生多感官观察,Pad互动学件让段落排序逻辑可视化;通过“增加几倍”互动题型,将抽象数量关系转化为可操作的图形分析;借助讨论学件互动和豆包生图工具,实现传统工艺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
原区教育学院科研员陈中山高度肯定学校“小而美”的办学特色与项目化实践成效。“项目化学习不是一阵风,而是未来教育的趋势”。他强调,乡村学校应抓住项目化与信息化的“双轮驱动”,通过“让学生兴趣浓起来、动起来”的实践,突破传统教学瓶颈。以数学测高、英语莲文化等项目为例,他建议教师将真实问题转化为项目驱动任务,在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他以AI批改作文等前沿技术为例,激励教师拥抱数字化变革,在减轻教学负担的同时实现精准育人。
党支部书记、校长胡丹英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从德育的“四爱四会”育人到教学的项目化探索,从班主任的匠心管理到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每一项实践都彰显着钱圩教育人“扎根乡土”的教育智慧。她强调,未来学校将持续深耕教育教学,构建实践育人新范式,依托“半亩方塘”等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群;深化技术融合,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以“三个助手”常态化应用推动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强化协同共进,完善家校社共育机制,让“每一个孩子天天有进步,成长看得见”。
此次总结会既是对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梳理,更是对乡村学校育人模式的深度思考。当莲文化项目让学生用英语连接世界,当二维码设计唤醒数学思维,当AI助手点亮智慧课堂,钱圩学校正以“五育并举”的实践,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书写着“让核心素养落地”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