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圩学校: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朱慧 2025-07-08 09:08

(通讯员 唐洁)7月5日的清晨,阳光带着些许柔和的暖意,洒在金山卫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一支由钱圩学校4名队员组成的青空小队,在家长的带领下,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入了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的大门。此次活动以 “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爱国精神” 为主题,对于队员们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暑期出行,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对话,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大家都期待着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探寻那些被时光尘封的英雄故事,感受革命先烈们那股炽热的爱国情怀。

刚走到纪念园的入口处,队员们的脚步便不由自主地放慢了。那座巍然伫立的城墙,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默默守护着这里的一切。城墙的砖石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有的地方砖块已经斑驳,露出里面深褐色的泥土,仿佛是历史刻下的伤痕。阳光照射在城墙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更增添了几分庄重与肃穆。

城门前的雕像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雕像由青铜铸就,几位战士的形象栩栩如生。有的战士紧握步枪,眉头紧锁,眼神中充满了对敌人的愤怒和对胜利的坚定;有的战士张开双臂,仿佛在呐喊,号召着同胞们奋起反抗。队员们静静地站在雕像前,仿佛能听到 80 多年前战士们那震耳欲聋的怒吼,那声音穿越时空,在耳边久久回荡。他们的目光紧紧盯着雕像,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场景,感受到了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惜牺牲一切的决心。

在家长的引导下,队员们开始沿着园内的小路缓缓前行。首先来到的是金山卫镇城墙遗址。这段城墙虽然没有最初那么完整,但依然能看出它当年的高大与坚固。城墙高达数米,底部宽约七八米,上面长满了一些不知名的小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队员们伸出手,触摸着城墙的砖石,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仿佛一下子就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

家长向队员们介绍道:“这段城墙在当年可是重要的防御工事,战士们就是在这里抵御敌人的进攻。他们日夜坚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听着家长的讲述,队员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战士们在城墙上站岗放哨、擦拭武器的身影。他们顶着烈日,冒着寒风,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眼神中充满了警惕和坚定。

接着,队员们来到了金山卫正城门。正城门气势恢宏,虽然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但依然能看出它当年的风采。城门上方的匾额上,“金山卫” 三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与荣耀。城门的木门已经有些陈旧,上面的铜环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但每一道纹路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

队员们走进城门,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曾见证了敌人的入侵,见证了战士们的奋起反抗,也见证了无数百姓的苦难与坚强。随后,队员们走进了陈列馆。一踏入馆内,一股庄重而肃穆的气息便扑面而来。馆内的灯光有些昏暗,更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墙上挂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有战士们整装待发的场景,有百姓们流离失所的画面,还有战场上硝烟弥漫的瞬间。陈列馆里详细讲述了 “十月初三” 的惨案。通过文字介绍、实物展示和场景复原,队员们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当时的惨烈。那时,敌人的铁蹄踏遍了金山卫的每一个角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战士们为了保护百姓,毅然拿起武器,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以血肉之躯抵抗着敌人的猛烈进攻,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勇敢和担当。

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队员们会将这份感悟融入到点点滴滴中,以史为鉴,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爱国精神,努力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少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里的那些故事和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