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艳)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和《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任务要求,切实提高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进一步推进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工作,近日,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2025年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论坛”在北京召开。
这场为期两整天的活动不仅是气象与教育系统联动的里程碑,更通过政策解读、学术研讨、课程展示、参观学习等模块,立体化呈现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最新成果与发展方向。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教育学会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中小学校、高校、科研院所共120余人参会。
论坛颁发了“2025年全国校园气象科普优秀校长”,尚阳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席璐获此荣誉,以表彰其热心校园气象科普工作,积极组织校内教师和学生开展气象科普活动与气象科普资源建设等,为校园气象科普教育、为提高青少年气象科学素养做出的重要贡献。
论坛报告环节
席璐校长作为上海市在该论坛中唯一进行分享的校长,作了《“万物气象+,未来气象家”-上外尚阳校园气象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主题报告,分享了尚阳气象跨学科综合育人实践经验。从办学底蕴切入,介绍了如何依托本校资源,开展特色课程及项目开发、开展社团课题研究等,以及联动气象专业机构及著名高校搭建协同育人联盟,为义务教育阶段科创教育提供典范。
论坛交流环节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校长和气象辅导员就校园气象科普工作进行了经验分享与成果交流,尚阳气象辅导员甘灵老师在主题沙龙提问与沟通环节进行了交流,与各校代表共同探索气象科普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收获、困惑与可实施途径等。
参观学习环节
与会代表们还进行了气象培训,参观了中国气象科技展馆,学习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前沿观测技术与气象服务民生的实践成果,及气象防灾减灾创新方案等。
参观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及国家气象卫星中心,了解了全国气象数据汇聚存储与高效处理技术、气象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原理及卫星观测数据助力农业、生态等领域的实践案例等。
参观了中央气象台,了解了精细化气象预报制作全流程、智能气象服务平台搭建、天气数值预报模型研发及气象服务与民生、农业、交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成果;以及天气预报节目制作全环节、气象播报员日常工作流程与镜头前播报技巧等等。
未来尚阳将继续以“全国气象教育特色学校”为契机,不断深化理论与实践,助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