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胡丹英团队赴启东市开展校际学习交流活动

朱慧 2025-10-11 07:43

(通讯员 唐洁)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教育视野,学习先进办学经验,上海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胡丹英团队于10月10日至11日赴启东市蝶湖中学、折桂中学,围绕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管理经验、课堂教学实践等核心议题,开展为期两天的沉浸式校际学习交流活动,以互动互鉴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漫步蝶湖校园,体悟育人温度

10月10日上午,在蝶湖中学校长周勇、黄裕花的热情引领与细致讲解下,胡丹英团队开启了校园探访之旅。蝶湖中学将“包容汇通,合和创生”的办学哲学深度融入学校建设各环节:不仅创新构建“有品”教育体系,打造兼具美学内涵与育人价值的校园文化生态,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营造浸润式育人环境——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学生作品展示区、生动鲜活的成长故事墙,直观呈现学子风采;同时积极搭建家校共育桥梁,凝聚教育合力,为学生成长筑牢“爱与关怀”的成长底色。团队成员实地走访教学楼、食堂等功能区域,对学校“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的精细化运营与人文关怀举措给予高度认可。

聆听专题讲座,汲取管理智慧

10月10日下午,周勇以《做一个幸福的教育人》为题,为胡丹英团队带来专题讲座。他围绕“管理高度、团队温度、教学效度”三维框架,系统分享办学实践经验与深层教育思考。“管理高度”聚焦角色定位与战略规划,强调以顶层设计引领学校长效发展,通过优化管理体系提升办学效能——蝶湖中学从聚焦教学质量夯实基础,到推动课堂特色突破创新,再到提炼文化品牌扩大影响,逐步实现办学品质的跨越式提升,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学校发展路径。“教学效度”则聚焦课堂实效提升,主张以“师生互动”为核心激活课堂活力,通过结构化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引导,让“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地生根,使团队成员对精准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讲座结尾,周勇阐释教育人幸福内涵,指出需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在专业成长与学生培养中实现职业价值,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教育启示。

观摩课堂活动,聚焦教学实效

10月11日上午,交流活动进入课堂实践观摩环节。胡丹英团队先后聆听两节运用导学案的常态课:数学课以“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为教学核心,教师通过精准设问串联课堂逻辑,引导学生分组研讨解题思路,更创新性启用“学生小老师”讲解题目,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英语课以“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初读感知—二读梳理—细读探究”的阶梯式教学流程,依托结构化问题引导学生深度解构文本,课堂氛围活跃且教学目标明确。期间,团队成员还观摩九年级学生大课间活动,学生按组别、分项目有序开展体育训练,展现出良好的纪律素养与运动风貌。

开展评课交流,共探教学优化

课后,胡丹英团队与周勇校长、黄裕花围绕两节展示课展开深度评课研讨。团队成员一致认为,两节课集中体现“提问精准化”与“互动高效化”的教学优势:教师提问紧扣教学目标,有效规避无效互动;师生、生生互动频次充足且质量扎实,显著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双方就“临界生学业提升策略”“学案与教案深度融合路径”等关键议题深入交流,碰撞出诸多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教学优化思路。

走访折桂中学,碰撞教育理念

交流活动最后一站,胡丹英团队在周勇及折桂中学副校长胡松华的陪同下,走进启东市折桂中学。通过校园参观、专题介绍,团队系统了解学校发展历程,重点学习“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践经验,深入探究“同心圆”教育的核心内涵与实施架构。这一特色办学模式,为团队成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与协同育人体系搭建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

此次启东之行,胡丹英团队以“看校园、听讲座、观课堂、评教学、探理念”的多维度参与方式,全面学习蝶湖中学、折桂中学在校园管理精细化、课堂改革纵深化、育人模式特色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未来,团队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将所学所悟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创新的动力,在互学互鉴中携手同行,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