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校园已成为艾滋病防控的主阵地之一。当下,上海各级各类学校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同伴教育和校园平台的宣传优势,进一步动员学校师生积极参与防控艾滋病,全面推进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积极发挥同伴教育作用
日前,上海市青少年健康专题宣教成果展示活动在虹口区举行,青春期(防艾)同伴教育成果也在活动中进行了展示。同伴教育项目已持续开展了4年,由相关专家对上海32所高校的红十字会学生进行培训,培养了核心主持人。这些核心主持人们活跃在高校校园里,通过同伴教育继续发展新的主持人。至今,共有420名大学生成为同伴教育核心主持人,近5000名大学生成为同伴教育主持人。这些防艾宣教主持人们还走进中职院校开展教育普及活动。
据介绍,今年共有32所高校成功开展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共计培训1144名主持人,进一步壮大了防艾宣传志愿者队伍。为了进一步督导各高校同伴教育的开展情况及有效性,高校防艾同伴教育主持人骨干前往部分高校红会主持人培训现场进行监测。项目推进过程中还进行了主持人抽样考核,从各校受训人员中随机抽取10%的学员进行集中考核,如果其中有人考核未能通过,将对该人员所在学校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全员考核,合格者授予主持人证书,不合格者将参加下一次的培训。
今年,该项目开展了多场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例如在中学进行了63场次由大学生作为讲师的防艾宣传教育课。根据中学对课程的实际需求,大学生们设计制定了不同的教案,有超过200人以上的讲座,也有20人的主题班会,其目的是让中学生在寓教于乐、互动教学中掌握艾滋病的基础知识,传递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艾滋病感染者传递反对歧视、关爱生命的人道理念。大学生们还根据中职院校的特点和需求,走入中职校园开展青春期同伴教育,受到师生好评。
宣教手段不断创新求多样
相比传统的知识传授形式,当代学生对多样化的宣教手段无疑更加热衷,这一点正在被各学校充分认识并积极采用。校园防艾宣教正逐渐形成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格局。
近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迎来了一场防艾即兴剧的表演活动。该活动由学院与嘉定区疾控中心、上海青春健康促进中心和飞来即兴表演团队联合开展。全院师生代表、学院红十字会志愿者们观看了演出。
在飞来即兴表演团队带来的“艾要坦荡荡”防艾即兴剧中,演员们首先通过“饶舌大战”“拍手叫停”等戏剧小游戏热场,快速营造互相信任的良好氛围。随后,和观众热情互动,并基于观众随机设定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即兴演绎了“幸存者”“火星专家”“飞鸽传书”等场景。在天马行空的表演中融入防艾知识宣传,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对A IDS相关知识形成了更深的印象。
为切实提升学生的防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探索防艾宣教新形式,在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还组织了“青春有爱·校园无艾”艾滋病预防宣传主题定向赛。同学们在校园中一边进行定向赛角逐,一边参与各类趣味游戏和知识问答,加强对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重视,并了解和掌握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
上海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于今年4月启动网上健康知识竞赛,艾滋病防控的内容也加入其中,全市23余万学生通过参与网上答题,加深对防控知识的了解。
课程开发助推入脑入心
在上海健康医学院,学分共享课《艾滋病、性与健康》已经成为学生们学习艾滋病防控知识的重要一环。
《艾滋病、性与健康》由教育部体卫艺司、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打造,是中国首门艾滋病课题共享学分课程。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发病机理、传播途径、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提升防范艾滋病意识、能力,了解相关法律知识,达到自觉规避危险行为的目的,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引进这门课程后,上海健康医学院希望该课程从社会伦理和法律的视角,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性别角色和性关系,启迪学生学会理解和尊重感染者的心理、行为,不歧视、不抛弃,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有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的救助行动。
不仅在大学,中学也开发了适合中学生的相关课程。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的“青春期教育——艾滋病”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课程的设计围绕“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健康教育课水平三(初中6-8年级)中“知道H IV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了解H IV感染的窗口期、艾滋病的潜伏期;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能够判断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这一知识点来详细展开,授课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
据介绍,该课程包括艾滋病防控知识、H IV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H IV感染的窗口期、艾滋病的潜伏期等内容。通过“换水实验”,模拟艾滋病的性接触传播过程,加深初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学校希望通过这一课程在青少年中做好预防工作,提高青少年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及防范意识。
上海市教育系统也制作了艾滋病防控资源包下发给学校,便于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文/袁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