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体育素养 | 王家宏:体育素养评价将促进对体育“再认识”

朱慧 2021-09-22 16:57
       8月18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光明网、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共同主办的上海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线上研讨会举行。来自上海、北京、苏州、成都、武汉等五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建立的重要意义以及体育素养测评未来的应用场景”主题,以连线的方式展开探讨和交流,为用好学生体育素养测评体系与体教融合提出了多样化的建议与殷切期望。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作为我国未来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的核心内容。也就在当年,上海成立了学生体育素养评价课题组,开始对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开展研究和推进。

       苏州大学教授王家宏评价认为,上海结合了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维度,解决了以往学生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不足和操作性差的问题,并充分利用了 5G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与数据,为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的确立了示范标杆的作用。

       王家宏表示,要构建全面发展型的人才教育体系,首先就要在思想观念上改变,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体育育人价值功能的认识,而提高认识的基础就是学校体育课。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体能提升的重要途径。

       上海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提出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在根本上改变以往的学校体育课简单化,以及体育教学技能重复化的问题,有利于教师结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身体发育的敏感期、运动兴趣的循序渐进,来安排教学进度,是推动上海小学体育的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以及深化体教融合工作的有力保障。

       当前体育评价的一个难点就是对学生个体化评价不足。

       尽管体育中考已经实行了40多年,当中考形式容易造成初中体育教学的功利化、碎片化,也很难加入评价监督体制,往往造成部分评价流于形式。王家宏说,上海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为实现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即时化、精准化、长效化的监管带来了可能。

       通过终端数据采集平台,可以对数据进行比较,能及时发现不同群体和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性,有利于发现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突出问题。同时,通过纵向的对比,可以观测到每一个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基本的趋势,以及看到进步的程度,可以为学生精准推送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生活习惯处方。在中考评价方面,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也为教师给出过程性评价分数提供了基本依据,还能便于教育主管部门数据平台构建过程性的评价监督和保障体系。

       王家宏认为,建立全面的学生运动技术技能评价体系,可以为教师给出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过程性的评价监督和保障体系。当前中考和高考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监督和保障体系还是比较缺乏,影响了权威性和公平性。学生运动技术技能评价体系就能够为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作为中高考重要的录取依据。

       针对当下最为热门的“双减”,王家宏表示,上海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能够很好地落实教育部“双减”政策,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课余时间,为学生在课外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可能。文化课学习的“减”有利于体育内容的“加”。上海可以将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的平台接入到云学习平台中,拓展学生学习健康知识的途径,实现运动处方的指导监控,使学生在校外也能得到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指导和帮助。

       未来,上海可以将体育素养数据信息实现家庭、社会、学校的共享,增强学校、社区、家庭之间的关联度,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