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高中德育、高中历史、高中政治高级指导教师团队区域联合展示在桃浦中学举行

朱慧 2022-10-24 11:14

       (通讯员 黄雅玲)2022年10月20日,由普陀区第六轮高中德育指导教师李敏、高中历史指导教师黄雅玲、高中政治指导教师王瑾领衔的指导团队,在桃浦中学开展“同一主题下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例研究”线上区域联合展示活动。此次活动特邀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左卫星、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中学政治高级教师沈沛东和上海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中学德育高级教师金玉成莅临指导。桃浦中学、新杨中学、上音安师、上外尚阳、文达学校等学校政治、历史教师及部分班主任共同参与学习。会议由桃浦中学副校长黄雅玲老师主持。

同题异构 各展风采——课例展示

       历史指导团队学员、桃浦中学范菲飞老师执教《对外开放》。范老师通过讲述披荆斩棘的“拓荒者”—深圳开发时体现“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后发追赶的“超越者”的浦东开发开放中的“创新与开放意识”。不仅“请进来”,还“走出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现“中国与世界共赢”等历程凝练出改革开放精神。

       政治指导团队学员、桃浦中学梁冉冉老师执教《伟大的改革开放》,梁老师通过说今朝话辉煌环节总结改革开放的意义;绘制历程图清晰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结合时政热点中展开讨论,使青年学生明确担负民族复兴的重任,激发青年学生为之接续奋斗的激情。 

       德育指导团队学员、上音安师王瑢斌老师《巨变——责任》班会课说课。王老师整堂课以学生身边的变化为切入口,从小事说起,积极唤起学生改革开放感性认识。通过学生动手组材活动形式拓展主题教育深度;与家中长辈交流环节扩大受教育的广度,积极引导家长和学生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增强爱国情怀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担当。

更新理念 赋能发展—学员分享

       历史、政治指导团队学员对两节授课授课进行交流发言。

       历史团队学员、桃浦中学康紫薇老师认为:范老师的课程不论从单元结构的处理方面,还是从史料实证运用方面都给其很多启发。整节课课堂教学环节流畅,线索清晰,逻辑性强,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最核心的内容。学生的成长靠常态课,教师亦然。扎根常态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实现学科育人的应有之义。

       政治指导团队学员、新杨中学殷丽琴老师从两个角度点评了梁老师《伟大的改革开放》:一是从学生角度看本节课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梁老师的课程通过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形式,利用学生小组资料、图片、视频等展示,培养了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科学精神;二是从教师角度谈本节课构思,梁老师做到了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立足学生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等。

倾心 “把脉” 精准“开方”——专家点评

       专家们首次肯定本次展示活动结合党的二十大背景,通过改革开放同一主题,多学科深度串联,使学习不再囿于单一科目,达到科目间互通互融、相互促进的目的,打通核心素养关键路径,最终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同时结合三位教师课堂教学和说课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无论是宏观的理论引导、还是微观的讲授指导,都深入浅出,让全体成员受益良多。

       左卫星认为,范菲飞老师《对外开放》一课,契合“同一主题下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题。整节课以“请进来”、“走出去“作为对处开放的主线来构建整堂课,逻辑成立,架构清晰。范老师善于用比较的方法来体现核心素养,以深圳与香港的对比来说明开放的必要性,以上海与深圳的对比、以浦东的前后对比来说明开放的价值,以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化对比来说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时空意识,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都得到很好的体现。

       沈沛东点评首先,梁冉冉老师执教的《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情境的创设真实有效,《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课的教学过程创设了“三代人铅笔盒、母女对话视频、学生小组调查”等丰富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理解了改革开放的意义,认同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二是教学过程环节设计合理,本课的逻辑以改革开放的意义(为什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怎么样),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三个核心问题架构。三是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参与课前调查、开发教学资源,课上学习探究、交流分享,特别是课堂上生生互动问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金玉成点评:金老师通过视频的方式对王瑢斌老师执教的《巨变—责任》班会课进行点评。他肯定班会课教学目标明确,既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适应初中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班会课过程丰富、方法多样。师生在情境中参与互动,以时间线由远到近从身边的事入手、从小事入手,并以口述、图文的方式分享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教师遵循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范围,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讨论。建议王老师将结尾《春天的故事》改为《走进新时代》这首歌。

       会议结束,黄雅玲副校长代表三个团队指导教师和学员对参与此次活动的专家、成员以及五所学校表示感谢。同时黄校长对青年教师们提出自己的期望,希望教师们可以学有所得,将有效教学根植于常态课堂。

研无止境 砥砺前行——同伴观摩

       活动结束,与会教师分享观摩学习体会:

       新杨中学历史学科组:作为团队成员,通过这次三个学科的课例研究,我们能够比较清晰理解学科教学考虑的不仅仅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学科核心素养甚至是学科融合发展的素养。

       新杨中学政治学科组:梁老师通过学生绘制改革开放进程轴图等各种教学手段,阐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的深刻变革,帮助学会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今天的观摩,更促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设计水平、提升教学素养,将上好每一堂政治课、帮助每一个学生落实政治学科素养作为自己平凡工作的平实目标。

       上外尚阳历史学科组:今天有幸参加观摩了桃浦中学的展示课程活动,针对“改革开放”这一主题,历史、政治学科和德育条线分别从自己的学科属性出发,启发了我们对于跨学科教学的思路。历史是过去的政治,政治是未来的历史。其次,授课教师们虽然年轻,但在课上游刃有余,教学环环相扣,从创设情境,到剖析主题,最后由学生自然生成本课的核心认识,充分体现了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

       文达学校范亚伶:范菲飞老师采用的“可乐进来-出去-再进来”的案例、深圳与香港的柱状对比图,娓娓道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很好地阐释改革开放的优势,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史料意识和历史解释能力。三位专家的讲评,听来也很受益。左卫星老师的点评从整堂课宏观主题、架构再到范老师表述中的细节,如“我们”、“不再是学习者”也一一点评。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极好地代入、反思。

       桃浦中学米岚昕:上音安师王瑢斌老师主题班会课的设计思路,从“小”切入,带领学生着眼当下,从身边事入手,从小细节入手,真切地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社会、国家与我紧密相关。这堂班会课有意义、实际、实用、真情、自然顺畅,是我学习的范例。

       上音安师梅晓寒:专家的精彩点评也给了我深刻启发:“上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观摩学习后,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授课时语言要更严谨精准,经得起推敲;除了师生互动外,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生成也值得提倡;让学生自己成为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通过本次活动,学员们聆听了同一主题下跨学科教学实例,不仅让教师们感悟从不同维度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育,也让我们在专家的指导和殷切期望中,更加深领悟作为教师所肩负的神圣职责——立德树人。

       没有一堂最好的课,只有更好的课。对于教学教法的研究没有尽头,我们团队全体成员将在各位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砥砺前行,共同成长。

       学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