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筱 王美霞)10月13日晚,奉贤中学总支部举办了以“牢记初心担使命,争做育人大先生”为主题的党建沙龙活动。沙龙活动由党总支委员、副校长褚颖英主持,党总支王玉梅书记、各支部书记、青年党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了此次党建沙龙活动。
本次沙龙由褚颖英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师“争做大先生”的新要求,并下发了习总书记和“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分别写给广大教师的信件材料,供大家研读学习。《滨海纪事》视频,带大家一起了解了奉贤中学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一批大先生。
三位青年教师结合了自己在国庆假期之间走访身边大先生的情况,分享了对于“大先生”的理解。
吴双对此次教工团开展的“寻访我身边的大先生”活动作了总体介绍,结合对施楞老师的访谈,探讨了应该如何成为“大先生”。她认为,“大先生”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尤其作为青年教师,更要明确教育的爱与责任,不断提升自己,向身边更多优秀的教师学习。
徐洁结合采访蒋辉蘽老师的感悟,围绕教与育做了分享。她认同蒋老师的观点:“教法”的研究,实际上基础还是“学法”的研究,认为只有从学法的研究角度来看教材的使用,选择学生便于接受的方法手段,才能有利于教,更利于学生学。此外,她还谈到了如何育人,要以善为根本出发点,对孩子负责,对家庭负责,对整个社会国家发展负责。
刘筱分享了在拜访吴承森老师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大先生”所具备的特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党和国家,热爱教师职业;将“教书育人”的使命贯彻一生;走进学生的世界,与学生们同行同在;还是坚持终身学习,始终谦逊。
(图3、4、5)
在自由发言环节,肖宇杰分享了自己所认同的教育观: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同样重要。他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只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张晓交从“责任”视角的三个维度具体探讨了教师应如何对时代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科负责。付文君对“育才”作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他认为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继续深化对课本的研究,还要将育才和育人相融合。曹冰清被《滨海纪事》视频中吴承森老师爽朗的笑容所感染,她觉得“大先生”一定是从教师职业中获得高度幸福感的人,同时也对一直以来在学校各项事务中默默付出的青年教师表达了感谢。其他众多的青年教师也分别从育人、育才等方面表达了自己对于“大先生”的理解和思考。
王玉梅结合沙龙主题、教师们的发言,凝炼出“大先生”的重要内核。王书记解读了“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其实是如何为人、为学。她总结出“大先生”身上具备的特质是:热爱。作为普通的中国人,要爱党、爱国、爱人民;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爱职业、爱学校、爱学生、爱家长、爱同事。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和相处中,需要涵养德行,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个个体。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要敢于担当使命,对家庭、对民族、对国家、对时代负责。
王玉梅对教师提出两个具体要求: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和义利观。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教师既需要追溯历史的来龙去脉,又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只有思想认识达到一定高度,才能真正明白责任所在,敢于担当。正确的义利观要求教师保留心中的净土,不为名利金钱所诱惑,不忘初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王玉梅还谈到“大先生”的另一些特质:善于创新、敢于实践。培养正确的专业观和育人观同样重要。教师必须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善于思考和学习。磨教材、磨课标、磨过程,设计好每一节课至关重要。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重育人,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大先生”还应该是谦虚好学的,王书记认为教师要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她对学校的青年教师提出了期望:要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与时俱进、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