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三分画,七分裱。作为一名书画爱好者,每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装裱一新时,我都会有一种惊艳之感。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大国小工匠”的夏令营活动,学习到了书画装裱这门古老的技艺。原来以为装裱就是在作品背后贴几张纸,经过三天的学习,我深切地感受到这门技术并非如此简单,它凝聚的是匠心和文化。
我们的老师是上海业界颇有名气的书画装裱师季丽云,她有着20多年的装裱修复经验,深深地热爱着这门传统技艺。季老师告诉大家,装裱书画很需要细心和耐心,一次完整的装裱背后有二十多道工序,哪一步都不能掉以轻心。
在装裱中,字画作品被称作“画心”。装裱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托画心,也就是把宣纸粘合到画心背面,再贴到墙上自然晾干。这需要把宣纸作品用浆糊水打湿。试想,湿漉漉的宣纸用手拿是不是很容易烂?我们每个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尝试练习用空白宣纸代替书画作品,进行渗水、游浆、飞托操作。果不其然,湿纸十分脆弱,稍有用力不当就撕破了,不少同学在这一步上都出了差错。然而,当老师操作这些步骤时,湿宣纸却变得像布一样结实。老师说,这是装裱人的基本功——正确操控宣纸湿度、用力均匀、反复练习直到湿宣纸掀来掀去都不会烂。看着老师娴熟的动作,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匠人多年如一日的那份毅力和恒心。
第二天,我们惊奇地发现昨天托好的画心已经变得又硬又脆了。我们小心翼翼地用起子把画心从墙上取下来,接着开始裁画心、镶助条、镶边等。每一步都是技术的考验,细心和耐心缺一不可。而我们这些初学者一不留神就把画心裁歪了,或者把助条贴弯了。几番下来,大家都累得筋疲力尽,腰都直不起来了。
砑画也是一个看易行难的步骤。上过浆的字画干了后难免会硬、糙,所以要在画的背面上蜡磨砑。老师拿来一块砑石,双手握在砑石的两侧,光滑的一面朝下,在字画上来回磨砑,看上去就像只大螃蟹在纸上滑行,颇有趣味。看老师做得如此轻松简单,我们也跃跃欲试。待我自己来时,我拎起石头试了试。啊!这么沉!我该如何操控它呢?我用力一砑,这一整张大纸都被我拖了出去,再砑回来,这一整张大纸又跟着回来了。不过随着次数增加,字画的背面越来越光滑,我也越砑越顺了。真没想到那么一块沉重的石头到后来能变得像轮子一样听话,任我操纵。
可是问题又来了,老师指出我砑画时动作太僵硬,不够美观。我抬头看老师的动作,只见她身体配合着双手,有节奏地推动着砑石,协调又有力,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划着小船,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我突然意识到,装裱也是一门体验美、呈现美、传承美的艺术。
经过几天的努力,我们终于为自己的书画作品完成了装裱,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些字画就像被注入了灵气,变得赏心悦目,真有点艺术品的味道。看着这三天的成果,我不由地感叹:别以为装裱只是在后面贴了几张纸,其实远远不止这些。它凝聚着装裱师的心血和智慧,它也是一门优雅的艺术和文化。“夫匠者,手巧也。”而于匠者言,巧妙更在于心。
(作者: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 七年级 孙新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