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义务阶段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成效初显,引领中小学生爱体育更爱体育课

吴家萱 2019-11-29 09:50

        11月19日,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推进会及教学研讨活动在上海市罗星中学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金山区教育局联合承办。会议旨在深入推进上海“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建设,为进一步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发挥体育学科在全面育人中的功能和价值指明了方向。

上海义务阶段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成效初显,引领中小学生爱体育更爱体育课

▲西郊学校校长 缪青

体育课改落实“立德树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要求,2015年,上海市教委启动了“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在全市选择了16个区的22所小学和23所初中作为本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学校,徐汇、闵行、宝山为改革整体试点区。

        在总结各试点学校实践经验并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2018年7月,上海市教委制定并出台了《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和实施要求,为各试点区、试点学校落实体育课程改革工作提供指导。同时,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确立80所小学和80所初中作为第二批试点学校。

        根据《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小学体育课教学目标中,要求对低年级学生应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突出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及形成体育行为规范的目标;对高年级学生在提高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喜悦的基础上,突出身体基本活动水平的提高及自我健身意识的培养。同时,初中体育课教学目标要求在内容、方法、组织、评价多样化的基础上,强化多种运动体验,突出发展基本运动能力、培养自主健身习惯与行为。

        会上,课程改革推进协调小组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沈建华对《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体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进行了深度解读,回答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疑惑。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工作推进协调小组组长李骏修对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希望各区各校重视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特别要加强弱项,同时把握好指导意见中的各项指标,注重引导教师教学行为改变。

上海义务阶段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成效初显,引领中小学生爱体育更爱体育课

▲松隐小学校长 宋红娟

“兴趣化”“多样化”引领课改出成效

        据介绍,自2015年启动以来,整体试点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文件精神制定区级层面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各试点校在推进过程中统筹安排,进一步树立新的课程观,把体育课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聚焦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扎实推进课改工作。

        与此同时,各校不断优化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的体育教学目标设计、积极探索兴趣化与多样化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并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金山区,小学共有6所市级兴趣化试点校,5所区级兴趣化试点校;初中有6所市级多样化试点校,5所区级多样化试点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金山区学生体质健康逐年提升,及格率从91.2%提升到96.3%,优秀率从45.8%提升到58.1%。学生多次在国际、国内竞技比赛获奖,其中获国际奖项10项、国家级140项、市级908项,成绩显著。此外,学校在体育教学、科研、教师专业发展上也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曾连续两届获全国教学一等奖,市级比赛一等奖,教师专业能力连续三届获一等奖。科研方面也有很大突破,2015年至2019年间,市级立项课题多达三十多项,国家级、市级论文得奖50多篇。“两化”课改为金山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一批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在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诞生,并在当天的会议现场进行了颁奖仪式。金山区朱泾小学胡菁菁等28位教师获得一等奖;奉贤区光明学校王春花等48位教师获得二等奖;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陈静娴等49位教师获得三等奖。

上海义务阶段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成效初显,引领中小学生爱体育更爱体育课

▲罗星中学校长 彭素花

推动体育课走向“乐学”

        针对目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开展现状,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在会上要求,各试点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以及本校实际实施课改,积极推动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引导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逐步形成“乐学”的态度,在体育课堂上有获得感,在自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上海义务阶段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成效初显,引领中小学生爱体育更爱体育课

▲武宁路小学校长 孙纳新

        对于下阶段体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具体方向,倪闽景强调,各区要站在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全面育人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工作站位。各试点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的工作要求,建立以课改为纽带,推动形成涵盖体育课、阳光体育活动、体育社团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机联动机制,形成校内校外、课内课外一体化的学校体育新格局。同时,体育课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和试点学校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改革的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倪闽景表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面向人人、贯穿成长、奠基终身的工作,同时也为各区、各校在课改中形成本区、本校体育特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工作一定能够继续有序实施、平稳推进,不断取得新的育人成效。  (文/袁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