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体育素养 | 张端鸿:体育教改要坚持评价引领导向

吴家萱 2021-09-06 15:09

       8月18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光明网、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共同主办的上海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线上研讨会举行。来自上海、北京、苏州、成都、武汉等五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建立的重要意义以及体育素养测评未来的应用场景”主题,以连线的方式展开探讨和交流,为用好学生体育素养测评体系与体教融合提出了多样化的建议与殷切期望。

       2014年以来,张端鸿参与了上海市学校体育政策的一系列前期论证。他的最大的感受是,上海始终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看做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一个重要的环节。

       上海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启动以来,实行了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大学个性化的体育课程改革,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赛事活动,还建立起以高校为引领的大中小学一条龙的体育项目发展联盟。同时,上海还进一步加强了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建设,建设常设性的四级决定运动项目训练基地,积极开展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储备和培育。

       上海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至今,让张端鸿印象深刻的是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的逐步建立。

       目前,上海发布了面向普通学生的青少年运动等级技能的标准,建立了面向全体青少年学生,涵盖了态度、行为、成效等三个维度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理论。2020年,上海市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的谋划和布局新时代的学校体育工作,聚焦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建立健全体教融合的上海模式。

       张端鸿表示,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与推进学校体育评价的改革,以及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是一个整体,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得学校体育对全面育人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因此,评价已经成为深化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引领,成为必须坚持的价值导向。

       张端鸿介绍,上海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依托了上海体育学院的研究力量,目前已经建立起了相对比较科学和系统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上海接下来将通过智能化测试、数据共享以及线上问卷等各种手段,把素养提升具体指标的信息采集整合到教育教学环境中,及时的反映日常体育工作的目标过程和成效,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提质增效。

       2020年开始,上海就以部分区为重点,探索开展了体育素养评价的试点工作,实现了试点区所有学生全覆盖。2021年,上海将推进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生一档案”大数据,并定期发布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报告蓝皮书。

       张端鸿透露,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主要涵盖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希望通过开展青少年运动技能测试,使得普通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究竟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运动的水平,从而引导学生的主动锻炼,提高技能并养成终身运动习惯;

       二是推动加强体育知识和意识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体育健康认知结构以及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三是要全面对接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测试,构建以循证为基础的学生体育素养数据采集体系;

       四是针对体育素养评价所反映出的学生运动技能、体质等短板问题,要做好家庭指导和干预工作。

       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结果如何去使用?

       张端鸿认为首先可用于优秀体育苗子早期识别、选拔和培养等方面,同时还可以研究与体育中考、高考等升学考试进行衔接。

       总之,要最大范围发挥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的作用,需要各方面能够迅速地建立共同认知、凝心聚力、大力推进,教育和体育界要以融合的姿态一起加入到探索和实践中。(文/袁征 乔一萌,文章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