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堰小学:留溪叮咚,浪花朵朵

朱慧 2021-10-18 09:00

       (通讯员 庄蕾)在“双减”政策这部湟湟巨作中,“课后服务”无疑是关键事件,而如何在“满足家长需求”和“师资力量短缺”之间达成平衡则是其中的关键问题。面对关键事件中的关键问题,我们众志成城、积极应对,在金山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学校实际,以实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为目标导向,确立了“多方合力,全面育人”的管理思路,在金山区全面实施“全员导师制”的背景下进行了校本化的设计,构建了“内外联动、家社一体”的“志愿导师制”,并使之成为“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机制之一。

党建领衔,引入导师

       为了形成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党建工作格局,张堰小学党支部与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双减”政策的出台,“课后服务”的开展,为共建提供了新的土壤,为学院“大爱金山——‘小浪花’”志愿服务拓展了新的领域。团队成员成了学校“课后服务”的首批校外“志愿导师”,负责学校每周一的课后服务工作,解决了既不影响教师开展政治学习又能保障课后服务全面开展的两难问题。

培训在先,理解导师

       对于“小浪花”们来说,大面积的、长时段的参与“课后服务”是首次,没有类似的经历,也就毫无经验可言。进入教室简单,上得讲台却并非易事,为了让零从教经验的大学生对为师有基本的认知,学校与学院联系,主动送教上门,就“课后服务三须知”(时间、内容、形式)以及“赢得课堂三要素”(如何管理班级、如何组织教学、如何与学生相处)等方面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初步树立了“导师”概念,消除了志愿者“初为人师”的紧张感。

准备在前,学做导师

       培训的良好效应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志愿者们“跃跃欲试”的兴奋点,同时也使学校对“课后服务”志愿者行动树立了信心。“趁胜追击”,学校又对“小浪花”们提出了要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课之前必须先备课!

       学校课程处为“小小导师们”提供了“科目实施纲要”和“活动记录表”的范式,指导他们进行课程纲要的制定和活动课程的设计以及活动过程的记录。

       志愿者们的课堂首秀,多彩的活动内容、新颖的课程PPT,不仅给了孩子们不一样的课程体验,同时也亮出了自己不一样的志愿星。

组织精心,护航导师

       除了培训和指导,学校在“课后服务”的组织上也是精心倍至,形成了“三段三制”。 “三段”是为了方便“小浪花”们的管理,学校对周一的“课后服务”内容进行了再三的调整,最终确定“统一的体锻活动”+“有趣的拓展活动”+“有效的作业辅导”这样的三段式。 “三制”是指“配合制”“双人制”“巡查制”。

       在“课后服务”开展初期,学校提出班主任“配合”制,与“小浪花”之间做好衔接工作,便于志愿者尽快熟悉学校管理模式、学生情况,尽快适应“导师”角色。在导师配备上,学校对学院提出了“双人”制的要求,为每个班级配备两位“导师”,减轻“小浪花”的工作压力,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在“课后服务”过程中,学校和学院共同建立了“巡查”制,学校有值日行政,学院有导师带头人,及时掌握“小浪花”的志愿行为,即时沟通、有效调控,为课后服务工作保驾护航。

       “志愿导师制”是学校在开展“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这一关键事件中关键问题的探索。“积跬步以至千里”,我们会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让“志愿导师制”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