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韩莹莹)在暑气初临的七月,既有范成大所言的“连雨不知春去,一觉方觉夏深”;也有陈普所诵的“半月骄阳四更雨,豳风夏校梦初回”;还有陆游所吟的“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
上海市桃浦中学的32名学生于2023年7月4日奔向校园,参加已经进行了两天的“同伴调解人 第三期”暑期训练营活动。当天,上海市桃浦中学梁冉冉老师讲授了第六课《选择最佳方案——修复关系》的课程。梁老师针对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寻找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以期利益最大化,并讲授到,调解的目的不仅仅要解决问题,而且还要修复关系,实现“三赢”,即冲突双方要赢,整个社群要赢。最后,梁老师将为期三天的所有课程进行总结,并期望学生们将几日所学付诸在实践案例上,处理问题,解决冲突。
随着最后一堂课的结束,营员们又开始抓紧修改和排练自己小组的脚本,老师们也纷纷加入其中和学生们一起“头脑风暴”。
展演开始前,当天的神秘嘉宾——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第四季冠军,奇葩说辩手,得到APP作者熊浩也亲临了现场。训练营报名时,关于这位神秘嘉宾到底是谁,一直受到同学们积极热烈的关注,最后一天,随着神秘嘉宾熊浩老师的到来,“同伴调解人 第三期”训练营也迎来了高潮。
另外,桃浦中学的法制教育共建单位上海市普陀区拘留所的四位领导和民警也亲临活动现场,指导并助力学校的法治教育,护航青春成长。
在神秘嘉宾和民警到场的加持下,营员们鼓足劲于下午13:00正式开始了模拟展演。精心准备的台词、稚嫩的演技、丰富的逻辑思路、灵活的反应都是营员们不畏骄阳、不怕吃苦、不惧失败的累累硕果。真实生活中的案例会更加复杂,调解的难度也会更大,相信营员们通过今天的模拟,一定更有勇气和信心在“冲突调解”方面成为学校和老师的好帮手。
“同伴调解人”训练营迄今为止已经三期了,华东师范大学沈晓敏教授和她的研究生团队每期都陪伴着我们的营员和老师们。接着,沈教授针对这三天学生的学习和展演情况,做出了温情且理性的评价。不但对学生这几日的进步做出了夸赞,也对展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批评和指正。她还特别申明,倾听方式当中的肢体语言要强化,针对主观感受要学会使用客观标准,例如数据或事实提供。
熊浩也对学生们的展演进行了专业、客观的评价及指导,并对调解的整个过程给出了合理的建议。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生活化的例子使得同学们所得颇丰,相信同学们一定多了份对话交流的勇气和底气,心中那颗关于“冲突解决”的小小种子也正在发芽生长。
学校校长夏青对活动作了总结。她表示,此次培训方式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共三次的“同伴调解人”活动在一次次的探索中实现了质的飞跃。学生在一开始表现出的沉闷绝非个例,而这便是疫情三年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学生逐步打开自己,气氛逐步活跃,因而我们需要不断的沟通和交流,在同伴中找到价值,在沟通中实现理解,同时希望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继续学习此方面的知识,不断得到收获。夏校长最后表示,尊重是人与人相处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三天中收获更多的深厚友谊和同伴尊重。
随着展演的进行,评价的深入,上海市桃浦中学“同伴调解人 第三期”暑期训练营顺利完成。32名学生、8个小组、4种主题、3天集训、2小时排练、1次展演,将本次活动中6位老师的课程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最后,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此次暑期训练营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