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促进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正以史上最快的速度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为了减缓社区养老的压力,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聚星”团队开创了“天颐”互联网专老监管平台。
在项目建立初期,“聚星”团队联系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江锴律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进行详细解读,并对平台建设、软件著作权申请流程等多项行为作出建议与介绍。
同时,团队同步线上访问了上海市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老龄办负责人田凤,向她询问了目前街道人口基本情况、养老方面的相关举措以及街道对于养老照护、日间照料中心的实行情况。通过访问,团队了解到长风新村街道所辖居民委员会共28个,常住人口10.71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3万,占常住人口的30.8%。同时,团队查阅《2022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发现,截止2022年12月31日,上海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553.66万人,占上海市常住人口的36.8%。这些数字无一不显示出了上海市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趋势。在街道内养老照护方面社区目前基本可以顺利开展,但对完成速度、完成质量缺少一定的保障,例如送福利、做体检等助老工作仍会出现难以全面覆盖的情况。由此可见,上海目前老年人口占比高,因此,对养老服务进行细致规划十分有必要。
为深入了解街道对于平台推行的看法,“聚星”团队于6月30日上午九点再次线下走访了上海市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向街道老龄办工作人员田凤、王玮开展访谈,了解到社区对于老年人身体状况信息更新及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短缺,老年人数据收集传达速度慢,缺少及时性,且街道内志愿者长期处于缺乏状态,这都导致了街道养老压力逐步增大。
基于对政策文件的解读和对长风新村街道的两次访问调研,以及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政策理念。聚星团队决定在项目建设初期主要关注平台建设以及社区参与两个方面。
首先,在社区建设方面,根据政策文件的要求和江锴律师的建议,聚星团队将致力于打造一个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平台。通过该平台,社区可以方便地获取所辖社区内60岁以上老人信息,并合理利用信息进行养老方案调查。此外,团队还将积极申请软件著作权,确保平台技术安全可靠。
其次,在社区参与方面,为了更好地了解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和意见,聚星团队将积极与居民委员会、社区志愿者等进行合作。通过开展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团队将听取社区工作人员和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天颐”互联网专老监管平台作为第三方平台,是针对街道社区内60岁以上老人定期开展健康、居住情况等信息数据普查,将所收集到的数据定期呈现在平台上,社区老龄办可通过登陆的方式查看,由此可依据不同老人的情况做出养护方案调整,划分不同管理方式,如为独居患病老人提供陪诊、送菜上门等服务。
聚星团队希望通过以上措施,为长风新村街道的老龄工作贡献力量,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让老年人过上更加幸福健康的生活。
从“无”到“有”,这个平台的推行,能够辅助社区开展老人养护服务,完善养老服务统计标准,健全社区专向信息平台,减轻社区数据收集压力,增加养老服务需求评估能力,推进国家居家养老服务方针政策,同时可以间接缓解老年人子女一边工作一边照顾老人的养护压力。
团队成员在通过两次调研后,不仅了解到居家社区养老作为符合中国国情和民情的基础养老模式,在目前,其探索的各种扩大服务供给的路径,都是以解决居家养老的现实痛点为出发点,渐次显示出活力与效能,居家老人会体验到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且团队成员都表示备受鼓舞,大家将不断开发完善产品的呈现,相信随着资源的统筹与优化,以及更多社会力量的不断加入,提供给社区一个具有超高实用性的平台,为优化街道养老迈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