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9日下午,普陀区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与跨单元梳理探究”联合展示活动在桃浦中学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由祁敏、金丽、李琦、夏洁专业团队联合组织。
夏洁高级指导教师学员——桃浦中学的张建熊老师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研究课。他以“‘乡土’小说里的男性形象分析——〈祝福〉〈小二黑结婚〉〈荷花淀〉群文阅读”为主题,引导学生结合人物多重身份、思维方式、时代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深入掘人物隐藏的性格,进而明确课文中的乡土男性人物形象。课后张老师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过程等维度进行了说课。
宜川中学教师娄尚和培佳中学教师周萍分别根据自身学校的情况,对张老师的这堂课进行了实时有效的精彩点评,他们肯定了张老师的这节课,结合《乡土中国》对教材中小说篇目的梳理,尤其是从不同维度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他们高三后阶段的复习很有启发,当然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指出若能对内容选择,寻找到一个比较小的切口,深入挖掘,进而引导学生掌握深入挖掘人物的办法,会更有效。
微报告环节,金丽高级指导教师学员上海市宜川中学的凌露轩老师首先进行了题为《从〈诗经〉到〈红楼梦〉——高中整本书阅读的多元教学模式探究》的微报告。凌老师以学后质疑“女也不爽”,提出《氓》中女子的婚恋观是否存在问题?继而抓住文本的细节,以女子角度分析婚恋悲剧的原因。从而筛选提及最多的三个变量,即:A.轻礼教——不坚持媒妁礼法,对婚姻过于草率。B.能力弱——耽于琐碎家务,无独当一面的能力。C.少靠山——没有娘家人撑腰,容易受人欺凌。由此,走进《红楼梦》分析变量。由这三个变量,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人物:薛宝钗、司棋;王熙凤、贾探春;贾迎春、香菱。老师提了如下小组汇报的要求:以PPT呈现;每组1-2人讲解;汇报时间10分钟;有阅读的章节及重点片段的呈现和分析;婚姻的经历和结局;对主问题的分析回应,婚姻悲剧原因分析;呈现小组成员的细读笔记等等。使得学生有具体明确的任务,从而更容易把握。最后评价的环节还给出一些评分的量表。此外,这样的尝试,还能继续在课内文本中进行再探究,比如:《小二黑结婚》《祝福》《边城》《雷雨》《窦娥冤》等等。
上海市宜川中学教师李琦带来的微报告中,她深入探讨了《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高中语文写作之间的密切关联。李老师强调,《乡土中国》不仅是一部揭示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治理结构的杰作,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宝贵资源。她指出,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拓宽写作视野,丰富写作内容。李老师进一步分享了如何将阅读所得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具体策略。她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从书中汲取灵感,提炼素材,以及如何将书中的观点、分析方法和论证技巧应用于写作实践中。李老师的见解和策略,无疑为老师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启示和专业的帮助。
区学科带头人、语文教研员祁敏老师对“跨单元梳理探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总结。祁敏老师针对“梳理”进行了分享。首先,她指出从2003版课标到2017版课标“梳理”出现的次数有了10倍的增长,而且梳理被定位于语文学习活动的意义层面。接着,祁老师在第四部分“课程内容”各“学习任务群”中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单独使用到的“梳理”一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讲解,比如:梳理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作家作品、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等。之后,她针对跨单元梳理,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让语文走向自主化、专业化、生活化。最后,她以2024年普陀区二模试题为示例,针对“跨单元梳理”进行了评价与反思,激励在座的语文教师不断深耕语文教学,为普陀教育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本次“团队引领,聚智共研”的联合展示活动,还得到了区团队管理办陈海平老师的高度赞扬,陈老师用“宏”“约”“深”“美”四个字进行总结,指出此次活动恢弘广博、简洁有效、深刻厚重,让我们看到了语文之美、素养之美,年轻老师的自信之美、成长之美。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团队引领的教研模式将不断推动高中语文教学向前发展,培养出更多具备深度思考、创新能力的学子,共同构筑智慧的殿堂。
照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