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葛晓欢)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营造浓厚的校园学习文化,调动课堂教与学的双向发展, 学校于10月9日至11月24日开展了主题为“‘双新’提质,以生为本”的联建小学第七届教学质量月活动。
教导室章老师在质量月启动大会解读方案时强调,本次质量月活动我们将以构建“生本课堂”模式为抓手,以“双新”研究作为纽带,通过建设学习型团队来推进主题式教研,聚焦共性问题,从中找到新旧课程标准延续的共同点。
探索双新路径 筑牢教学根基
两个月的时间里,各教研组备课组共开展了100余次定主题、定目标的教研活动。在第九周,我校举行了一次公开教研活动,所有行政都深入各组,共同参与学习。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对“双新”的理解,还就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落实新教材的要求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各教研组和备课组通过教研培训全面落实了“三个助手”的使用,尤其是备课助手,教师已累计查阅市级教学素材 242 次、静态课件 140 次,为课堂注入丰富资源与创新活力。
优化量表工具 智能听评促研
本次质量月,学校优化设计了符合“双新”要求的“听评课量表工具”, 结合深瞳优学平台,全面记录分析75节课。在质量月期间开展的2次全校观摩活动中,教师们使用“深瞳优评”进行集体评课、在线研讨,反响热烈。
通过数据可视化,大部分教师都初步生成了能够反映其教学能力的六边形画像,直观展现教学成效与改进空间,为教学策略的调整以及个人成长提供科学依据与途径。
教学双环精进 师生共鸣成长
学校历经四年精心打磨“双闭环教学改进模式研究”,将教科研有效融合,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的主要路径。教学质量月期间,教导室持续推进“三三一”闭环研修改进模式,在学科专家及教研组的带领下,共计有32位教师参与了“三三一”闭环实践,贡献64节精彩课堂、29份“二二一”学历案。
项目驱动学习,提升核心素养
质量月期间,各教研组积极落实指定书目《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第五册)》《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设计》等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和拓宽了青年教师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视野。青年教师积极转变思维,从教“知识”到探索“实践活动”模块,为学生搭建新的学习场域,最终共生成29份项目化学习案例。
智慧作业助力,促进个性学习
学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教师配备AI账号,开启智能教学新篇章。在行政例会中,行政班子已经借助 AI 技术分享58个涵盖精准教学、学情分析与趣味课件设计等领域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贴士。
在质量月期间,教师们共汇编出基于“双新”、符合学情的单元作业卷、练习卷27份,总题数160题,累计扫描分析数智作业2000余份,并通过AI技术对学生的多维度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和分析,为教师提供了更加精准、全面的学生学情画像。
12月6日下午,学校召开了本次质量月总结大会,会议由教导室章磊老师主持。会上,首先由高希睿老师、毛震芳老师聚焦如何在“双新”背景下,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生本课堂”,并对语文、英语学科教研组在质量月中的实践与成果进行了分享;宋文君老师就质量月中对四年级数学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研究进行了交流。
总结会的最后,章老师先是总结了本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及阶段性成效成果,肯定了老师们的全情付出,也提出了后续展望,鼓励教师继续探究“教学助手”和“作业辅导助手”的使用;全面铺开数智作业的使用,构建一个更加完善且具有前瞻性的教学评一体化、素养立意特征的校本作业体系。
本次质量月的每一项数据、每一份成果都反映着联建教师不断学习、反思、创新的心路历程。任重道远,仍需策马扬鞭,教师们会继续将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